1.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2.东营的人口数量为什么逐年减少?

3.高手进!

4.风筝上画牡丹和祥云什么寓意

广饶的油价也贵了_广饶县哪里加油价格低

广饶县→葫芦岛市自驾:

最短路程约630公里/8小时

路径:广饶县→G205→荣乌高速→S239→沿海高速→海滨高速→沿海高速→京哈高速→葫芦岛市

一、高速费

高速公路收费60元(昌黎南收费站)

二、油费

油价按广饶现时93号汽油 7.46元/升 油耗按中等排量小型轿车8.0升

6.3×7.46×8≈376元

三、合计

60+376=436元

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死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东营的人口数量为什么逐年减少?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2006年5月20日,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8]?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参考资料:

中秋节_百度百科

高手进!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山东东营GDP为4209亿,总量排名山东省第8位,但是人均GDP高达 192721元 ,位居全国第一位。

而东营的人口仅为220万, 可以说,人口过少,是阻碍东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在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东营人口只有220万的?

我总结一共有四个原因:

1、产业单一

提到东营,不得不提炼化,提到炼化,东营已经形成了特别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一部分是胜利油田的大国企,一部分是以地炼化工为核心的市场化私企民企。

正因为产业单一,过度依赖,导致东营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人口严重不足。

2、成功避开京沪大动脉

从京沪铁路到京沪高铁,东营成功错开了,众所周知,人口大市基本上都建立在国家的交通主干道上,从京沪铁路的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再到京广铁路的石家庄、保定、郑州、武汉、长沙、衡阳、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因为交通发达,所以也聚集了人口和产业。相反一些不再国家主干道上的城市,人口往往是净流出的。

3、虹吸效应

东营和滨州,人口都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省会城市、以及天津、北京、青岛等城市,对东营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本地没有很好的工作就业机会,所以,都愿意去外地发展,包括在东营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都会迁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天津等城市。这里还要提到一点,当年东营有一座非常好的大学,叫做中国石油大学,是山东3所211大学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被迁到青岛去了。这也是东营被大城市虹吸的一个典型现象。

4、东营滨州内耗

其实山东分为17个地级市,行政成本过高,目前莱芜已经被济南合并,东营和滨州也应该合并成一个城市,因为东营滨州两地的产业、经济、人口、文化都是一样的,在这合并之后,两城市的优势互补,能够更快发展,而不是目前两个城市在争抢,导致两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不足,很多优势产业没法做大,如何吸引人口?

综上所述:

目前,东营了迎来了一些机遇,京沪东线的方案出台,东营在交通地位上会显著提升,也会吸引一些产业来东营,当时,当前东营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在培育一个优质的大学,因为未来的经济是靠高 科技 来驱动的, 没有高 科技 ,城市就没有未来。

1是在东营赚了大钱的,都到青岛,威海,海南等买房了。2是胜利油田十多年不招工了,职工子女都到外地或者老家就业,由于油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油田退休职工也跟着孩子走了。3是油田持续搞提前内退,这样退休的也好,内退的也好,回老家的,到外地做生意等,也都离开油田。4是油田住房小,持续得不到改善,很多人都到外地买房了。5是西城环境还是很差的,在西城上班的对东营有看法。6是油田十多年没涨工资,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7是油田在效益不行的情况下,一直在宣传鼓励个人走出去。8是东营这里的空气治疗真心的不咋地。9是大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一些好的企业都到大城市发展了(除了靠油活的企业).10是东营这些年的政策矛盾,想靠油田搞装备和石油化工城,又没有牛逼的化工技术,就利华益能搞得像样,技术还是杜邦的,其余的只能说粗加工。11是没有一个是有灵魂的企业。人均GDP全是化工厂的有钱人托着,大多数是被平均的。12是东营市没有利用好胜利油田这棵树,中国石化的各种投资建厂全国开花,为什么东营没有?

东营是一个移民城市,60年代国家在一个叫东营村的地方发现了油田,于是大规模开发,那时东营这个地方人口一万人都不到,83年建立东营市,全市(包括广饶、利津、垦利三个县)也就八九十万人口,如今人口已达到217万人,GDP4000多亿,全山东第八,人均第一。东营发展到今天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劳动者艰苦奋斗换来的,生产的大量石油运往四面八方,支持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如今东营因产业结构调整出了点问题,那都不是事,综合比较东营优势远远大于劣势,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未来潜力很大!

东营和滨州,之前本同属于惠民地区,分家之后,现在却成了一对苦命的兄弟。东营是典型的型城市,虽然人不多,可人均GDP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随着石油的不断枯竭,东营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而滨州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联动性不足,18年更是成为山东省唯一个GDP负增长的城市。其中,人才匮乏成为了两市经济发展的一主要制约因素。

10年前以两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现给两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今山东省更是提出了建立发展“东滨都市圈”,但不论是所涉及的人口数量还是面积规模,都无法与“省会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相比,而且对引进优秀人才和各方投资的政策也缺乏更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市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注定要携手共进,一同面对各种困难。

本人的一个幻想(不喜勿喷):

邹平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又属省会都市圈的范围,邹平现在铁了心地想向省会发展。如果将邹平市划归济南或淄博,滨州剩下部分和东营合并,利津划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博兴和广饶全部撤县设市或区,新成立“东滨市”一定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什么不走,留在东营干嘛。物价消费让油田的前几年带动的全省前茅,谁消费的起,人均消费是很高,估计全国也能排上号,可是如果出去那5%的超高收入,15%的油田持平收入,你知道剩下的底层人员工资多少,也就够吃饭了,房子都买不起。东营现在还有几个好点的公司,几个号称500强的企业破产,其余的企业也不好过,基本都不招人了,能去哪?只能出去,能有人才怪

我是胜利油田的职工,我退休也打算回老家养老。东营没有啥可留恋的,有钱全建在东城了,西城跟郊区似的。去东城买房子吧太贵了,又不缺地房价呼呼的涨。油田把这些为石油发展出过力的油鬼子都当累赘撇出去不管。多少石油工人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想想都心酸。

下面我来讲一个“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故事1、油田的孩子初中不能考地方的高级中学,同样的卷子油田的孩子上高中分数高出地方一大截;

2、地方领导现在努力想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相对于周围的城市无论环境和用工真的没有任何竞争力;

3、石大怎么搬到青岛去的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东营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4、油田整体看来现阶段效益非常不好,油价是一方面,政策更关键;

5、油地关系……为什么大庆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胜利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深入,太复杂;“油地共建”是美好的愿景,油在前,地在后,你掏钱给我发展就是油地共建;你不能不掏,你也不敢不掏,不掏你试试!名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哦,想要啊,掏钱,继续掏钱……可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6、人口少,GDP高,人均GDP更是超高,但这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的数字 游戏 ,这个人均GDP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有意义吗?“啊?很惭愧啊,我又拖了大东营人均GDP的后腿了,我只能年年被平均;

希望油田枯竭之前,东营能真的像现在经济统计的数字那样好看,城市产业能蓬勃 健康 的发展,不要像某些人口中的那样:“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与油田共存亡”,这是、是蛀虫,油田枯竭你哪里有活路?

一点浅见陋识,诸位见笑!

我就是青岛人,来东营13年,感觉东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车是越来越多,原来的南一路根本不堵车,现在要等4个红绿灯。济南路门面房确实关门很多,但这种情况不只是东营遇到的,个体商户面临网购、外卖等线上冲击是很多城市都有的普遍现象!油田萧条了,东营市地方还是有钱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很多人都觉得青岛、济南很好,总觉得外边的月亮很圆,个人不赞同,也许这些城市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东营有东营的优势,石油装备、化工、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有基础,地处黄河入海口 旅游 、海运也有潜力,只要市政方针正确,东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提几点建议吧,建议市能把东营的公交系统发展起来,公交车多开几班;东营人口能集中一下就更好,人口太散了,东营是不缺地,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城市的特点就是人口集中;高铁早日开通,让东营人在家门口就能做高铁,去青州的高铁站看看吧,停车场都让鲁E牌照占领了;引进2~3所本科院校哪怕是三本四本也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让东营有大学,有文化底蕴!!!

身在东营,不诋毁东营,不唱衰东营,热爱东营,建设东营!!!!!!

利群的关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东营有钱人大部分去东城买房了,西城油田的职工大都走出西城了,剩下些普通打工的,有钱人一平均以为工资都很高,结果真正拿多少工资底层打工的才知道,利群的衣服鞋子是买不起,只能逛逛万福来,结果只能利群只撑不住!

也不能说东营人口越来越少!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营人口18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118万,后来听说到了120万……不过这两年确实走了不少人,但是并没有说的那么多!很多人觉得东营越来越不景气,是因为西城的济南路逛街的越来越少,商铺关了很多!这个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东城没有商业圈,东城人都去西城逛街,所以济南路很热闹,但是现在东城商业圈也越来越好,东城人去西城逛街的很少了,再加上网购也很方便,就给人一种东营人越来越少的感觉!另外因为东城环境好,越来越多的人在东城买房子,但是东城地广人稀,西城人口少了,东城也不容易看出人口多来,所以显得人口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原因是东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缺少了高校这个带动点,另外东营铁路非常不发达,东营人外出和外地人来东营非常不方便,导致东营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不过东营人相对还是比较富裕的,贫富差距没有外地那么大!东营能否振作起来发展,要看领头羊是否真心实意为东营办实事!东营这些年更换领导太频繁,导致一直不能有什么好的项目落地,也是制约东营发展的一个原因!希望国家不要频繁给东营更换领导了,最起码一个领导能稳定个五年吧!

风筝上画牡丹和祥云什么寓意

倒!!!提问题也要看分类呀!!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你看能不能用上!!

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于1983年10月成立的山东省辖市。全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行政区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0万。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华东)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坐落在这里。

东营是在黄河三角洲昔日荒凉的盐碱地上平地拔起的一座新兴城市。1961年4月16日,石油勘探工人在东营村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揭开了地下油田的神秘面纱,并以这个小村的名字命名了一座城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东营市境内既有年轻的黄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陆地。北部是新冲积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广袤无际,清新壮丽;南部是战国时期齐国腹地--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一)自然丰富,生态环境独特。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丰水年每年可携带10亿吨泥沙入海,造陆3万亩左右。一百多年来,在河、海、陆的相互作用下,这里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生物种类繁多的完整生态系统,其自然环境宽松可塑,是自然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东营市有广袤的土地,总面积1208万亩,其中尚未开发的荒碱地就有525万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最丰富的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场,其中天然草场56万亩;有1992年建成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万公顷,是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大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有丰富的海洋,海岸线长350公里,滩涂面积12万公顷,分别占山东省的1/7和1/2,负15米以上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是山东发展浅海养殖潜力最大的地区,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有储量巨大的地下矿产,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30亿立方米,浅层卤水储量74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储量为5900亿立方米;还有开发价值较高的旅游,潜在能量巨大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从另一方面看,由于近代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晚,草甸过程短,生态环境又较为脆弱,因此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二)地理区位优越,气候条件良好。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具有依河傍海的区位优势。纵观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其成功开发无不有力地带动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形成。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荷兰莱茵河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形成了新奥尔良和鹿特丹两个著名的港口城市,有力促进了流域经济乃至欧、美现代文明的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开放开发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黄河三角洲地处北纬38°上下,气候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从具体区位来讲,这一地区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经济区,东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东北与大连隔海相望,向西辐射广大内陆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联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国家先后把黄河三角洲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把东营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1年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国投资促进处与东营市签署了"支持黄河三角洲(东营)可持续发展项目合作协定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列为重点支持区域,把东营市列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纲要。这些都标志着黄河三角洲进入了大开发、展的时期,必将有力地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三)石油工业先行启动,基础设施超前发展。黄河三角洲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所在地。自上世纪60年代初勘探开发至今,已形成年产原油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6.67亿吨,上缴税金(费)389.3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带动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2002年,东营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1年增长11.3%;人均GDP2.9万多元,人均储蓄和人均消费位居山东前列。

为进一步推动油田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东营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保持了超前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特色,不断提高绿化、美化、亮化档次。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人均公共绿地12.51平方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座现代化的石油港口城市已现雏形。建成了引、蓄、灌、排相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市内水域面积379.9万亩,占总面积的31.96%,拥有亚洲最大的平原水库,建成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522座,蓄水能力达8亿多立方米,全市设计引提黄河水能力达到每秒514立方米。建成了海、陆、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其中公路尤为发达,密度达59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省率先淘汰了路,市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3公里。铁路南接胶济线,开有直通济南、南京的客运线。东营港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5000吨级码头2个,3000吨级码头3个。东营机场已于2001年11月28日正式通航,先期开通了东营至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新疆库尔勒等五条航线。电力、电讯事业名列全省前茅。电力成为全省供电量最大的地方电网之一,国内外通讯方便快捷,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60万门。

(四)"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凝聚合力、加快发展"是东营市近期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一定时期内,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带动了东营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多年来形成的一端是现代石油工业、一端是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局面若不尽快改变,东营经济就会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由于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根据世界石油城市的发展经验,无论该地油气丰度如何之大,其开总是要走一条由盛而衰的道路。在这方面美国的洛杉矶和前苏联的巴库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洛杉矶于上世纪初逐步进入油气产量高峰期,由于石油开发促进了飞机制造业、军械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稳步形成替代产业,实现了长期繁荣。巴库石油掘业于上世纪40年代达到顶峰,成为前苏联经济的命脉。但由于没有及时发展替代产业,城市随着石油工业的萎缩而走向萧条。这两种典型为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1998年的国际油价暴跌和1999年的石油石化公司改组,都曾给东营地方经济造成了严重震荡。因此,发展多元经济,增强其抵御各种风险和波动的能力,已成为东营市发展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为此,东营市取了"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凝聚合力、加快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外力,就是努力吸收利用市外经济。东营市自1999年12月开始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市共引进已投产(营业)项目四千多个,到位外来投资总额48.4亿元,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228个。其中由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日本三洋公司合作投建的激光头项目于2000年年底正式投产,首期设备投资3.2亿元人民币,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于2000年11月开始实施,总投资9.6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山东省最大的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启动内力,就是通过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企业改制,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凝聚合力,就是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和济军生产基地共处黄河三角洲,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已经凝成了一股团结向上、加快发展的合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寓意着幸福、长寿、富贵等美好的愿望。

祥云旧指象征祥瑞的云气,传说中神仙所驾的彩云,出自《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