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油价会降吗_中国最近油价大跌
1.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或许将引来大幅下调,这会对国内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2.国际油价大跌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油价大跌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吗
你指的是今年年初这个油价暴跌吧?!
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从国家大局来说有三大利好:
首先 国际油价下跌,利好于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原油的依存度非常高,无论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营还是家庭消费等方面,每天的油料消耗量都是惊人的。据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所以,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恢复有利。
再者,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出现大跌,可以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样可对冲一下国内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如果国际油价下跌,势必会拉低我国原油进口和转化成本,导致成品油价格下降,进而传导至各行业消费的方方面面,大幅拉低整体经济运行成本,
最后,国际油价下跌,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原来我们的92汽油价格曾达到过8元/升,现在价格只是五块多,相比较下降了20-30%。当然,进口油价下跌,会使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关商品价格也会下降,这样有利于刺激国民消费。
当然,国际油价下跌虽然可以拉低国内经济运行成本和消费成本,但是短期对我国能源结构改革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国际油价大跌,很多国人都会增加汽车出行次数,除了会增加道路堵塞,而且国内成品油质量不佳,大家都增加汽车出行次数,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快速应用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新能源车产业链,正是因为节能减排的大力实施,新能源车保有量稳中有升,这才推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而油价下跌势必会提高人们购买燃油车的兴趣和需求。新能源车的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呢,综上所述,油价暴跌有好有坏,总体来说利大于弊,经济恢复正常后,油价也会慢慢上升?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或许将引来大幅下调,这会对国内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也随之下降,由原来的92号油7.2元多降至5.3元多,降价达近两天多,是历史
上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可以趁机多囤些汽油,估计油价会在后续涨起来
国际油价大跌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对我国的经济没有任何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暴跌,这是自海湾战争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那么,国际油价暴跌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下一轮成品油调整将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访了有关专家。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疫情正在持续改善,但是国际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情况越来越严重,全球经济增长令人担忧,运输业受到很大影响,对成品油和航空煤油大幅下降。油价下跌超出市场预期。国际油价的急剧下跌将对国内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专家预测,今年油价可能会继续下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一般而言,低油价对我们的经济利大于弊。
在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受到这一流行病的严重影响。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供求关系,价格压力增加,原油价格下降直接导致石化产业链产品价格下降。好,这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复苏。原油既是生产的原料,又是消费的原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进口成本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总体经济运营成本。此外,成品油价格的下降将直接为消费市场带来好处。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将在下周大幅降低汽油和柴油价格,以及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费。随着疫情的缓解,这将直接刺激居民的交通,并抑制需求。
市场预测,这一轮国内油价将迎来大幅下跌,甚至可能触发底价机制。换句话说,精炼石油产品的调价下限是每桶40美元,国内精炼石油价格不会下降。情报分析家认为,这一系列的精炼原油价格调整引起最低价格的可能性很低。40美元/桶对应的红线基准价格,更多地参考这段时间各种油价的平均值,可以理解原油的平均价格高于40美元/桶。精制油可以根据以前的周期价格进行调整。低于平均价格40美元/桶的部分,因为价格调整窗口还剩几个工作日,所以不会调整。综合原油现在的平均价格来判断的话,这个回合的精制油有预备价格的可能性降低。
油价大跌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吗
国际油价的暴涨或暴跌都是一把“双刃剑”,低油价下,我国可以加快原油进口,增加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降低通膨压力并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但也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
一、油价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战略储备
从中国整体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油企大举“囤油”,提高石油战略储备能力。
2、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
油价下跌还有助于降低中国通胀压力,提升中国国际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于汽油和柴油等油品价格本身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的组成部分,油价下跌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价格指数。从国际收支来看,油价下跌使石油净出口国的收入再分配转移到石油净进口国。
3、居民消费层面
油价下跌会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由此带来需求增长。我国原油消费中的60%依赖进口,油价的下跌具有“成本红利”效应。最直观的感受来源于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出租车司机与私家车车主受益明显,公共交通开支也随之下降。油价的下跌也使得运输成本下降,国内的航空燃油费也将取消。
二、对能源产业结构是坏消息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一些本该淘汰的高耗能企业会因油价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残喘”、丧失转型动力。
以天然气市场为例,由于油价不断下跌,我国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相比在工业、车用领域的经济性能越来越低,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在液化天然气价格比管道天然气价格更低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纷纷改用液化天然气甚至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等相对污染环境的燃料。
扩展资料
2020年油价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响而出现大幅下跌,美国WTI原油跌幅达32%,布伦特原油跌幅达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从“欧佩克+”会议说起。第8届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在一片争执中结束,没有达成任何减产协议,布伦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关口,日内跌幅达9.33%。
3月4日凌晨,“欧佩克+”联合技术委员会建议减产60万-100万桶/日,减产量不及疫情对原油需求造成的损失量,布伦特原油从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点08分,沙特推动“欧佩克+”同意减产超过100万桶/日,布伦特原油从51.8美元/桶涨到近期高点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罗斯提议“欧佩克+”在二季度维持当前减产规模,俄罗斯死不减产的态度表露无遗,打击市场对减产的信心,油价从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随后,欧佩克紧急救场,19点06分,欧佩克部长同意减产150万桶/日,油价小幅回升,但涨幅不大。
整个剧情的高潮出现在3月6日晚间,俄罗斯表示只同意延长现有的减产协议,不会再进行额外减产,布伦特原油短线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扩大至逾3%。等到23点06分,“欧佩克+”会议结束,没有达成协议。油价失去减产的支撑,进入自由落体阶段,布伦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产油国的谈判失败,不但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反而打起了价格战,这才导致原油疯跌。在减产会议结束后,俄罗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愿产油,也就是说,从2020年4月份开始,产油国将不受任何减产协议的束缚,想产多少就产多少。
沙特面临这种尴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原油官价,折扣幅度创20年以来最大,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并且,沙特4月份增产30万桶到1000万桶/日,后期最高可增产至1200万桶/日。
人民网—“史诗级”惨烈崩盘后,原油“凛冬”已至
人民网—专家:油价大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人民网—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 影响我国经济几何?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石油涨跌的敏感度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当全球油价暴涨时,输入型通胀压力随之而来;当全球油价暴跌时,输入型通缩的隐忧又时有耳闻。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大跌,本周五国内油价将迎来新一轮调整窗口,国内油价“八连跌”将成为可能。近期油价大跌引发了对中国通缩的担忧: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CPI同比上涨1.6%,同比涨幅与9月份一样,继续徘徊在近5年来的低位,而PPI则连续32个月下降。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通缩风险上升。那么,油价大跌会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吗?笔者认为,这种忧虑大可不必。
首先,从历史上看,中国饱受高油价带来的通胀之痛,而鲜有油价大跌带来的通缩之苦。2005年,国际油价持续暴涨,这一年国际油价从低油价进入高油价时代,中国经济深受其痛。因为这一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需的石油、铜、铁矿石、煤炭等基础价格飞涨,中国经济增长的代价成倍增加。
虽然近期PPI跌幅连续扩大,主要受原油、成品油及钢材价格跌幅扩大的影响。不过,如果就此认为,油价大跌将给中国带来通缩压力似乎并不成立。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整体较平稳。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上月略有扩大;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略有回落。非食品中,同比价格上涨较多的是家庭服务和高等教育,涨幅分别为9.0%和3.8%;同比价格下降较多的是车用燃料,汽油和柴油价格同别下降5.6%和7.8%,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4%,环比降幅与9月份相同;同比下降2.2%,同比降幅比9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行业有燃气生产和供应、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下降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黑色金属矿选、石油加工等。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继续下降是受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及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然,PPI持续走低尽管受到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影响,但是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才是PPI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可逆转。完全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必须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否则就会一叶障目。结构调整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去“产能”。因此,如果将CPI和PPI的数据放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来看待分析,有些数据就可能处于“失真”状态: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从几个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这一判断的证据不足。通货紧缩一般是指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但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9月份CPI回到2%以下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的基数比较高。从环比来看,9月份CPI环比上涨了0.5%,这说明物价还是处在总体稳定、温和上涨的状态。随着冬季的来临以及部分食品供求关系特殊条件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初步判断未来几个月CPI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