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型原油储备库的建设,是否有意义?

2.50%依存度是国家石油安全的警戒线吗?

3.俄海军作战能力跌至最低谷:黑海舰队形势太惨

4.发生了什么?美股史诗级暴涨!狂飙800点,油价大涨超10%!A50也嗨了

国内油价持续上涨对经济的影响_近期油价与国防需求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预计到2020年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将不能满足本国30%的需求,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保证美国经济发展,美国制定了一系列能源安全政策,确立了能源战略目标,通过立法建立了政府战略石油储备。加拿大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的目标以能源供应自给为最终目标。

一、美国能源安全政策

1.美国的能源安全政策

美国能源战略目标有三个,其能源安全政策就是为实现这三个目标而制定的。

战略目标1: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改进能源的生产能力,提高整体经济运行能力,同时保护环境并且巩固国家安全。如:支持富有竞争力和高效的电力系统,实行电力利用的重建、立法,发展先进的煤炭、天然气发电厂。改进现有的核发电设施;提高在运输业,工业和建筑业领域的用能效率。发展高效节能的运输业,工业和建筑业;采用新/革新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战略目标2:确保能源中断时的安全——防止我们的经济受到外来供应中断和内部失控。如:降低美国在石油供应中断时的风险程度,稳定国内生产,保持战略储备油品的良好待命状态,进口渠道多样化,减轻消费;保证能源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能源反应能力。保证可靠的电力/天然气供应,炼油和应急能力。

战略目标3:促进能源生产和鼓励有利于健康和环境的利用——增进我们的健康和地方型、区域性及全球性环境保护。

能源是美国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美国致力于向能源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和能够负担得起的能源。

美国采用的节能措施是:

1)对浪费汽油的汽车征税;

2)私人建筑进行隔热措施投资时减税。

2.现阶段美国能源安全的国内政策

(1)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A.开发阿拉斯加禁区

阿拉斯加曾是美国最大产油区(“北坡”油田),1968年在这块北冰洋畔的荒滩地下发现了特大油田。1977年6月20日第一批石油开始进入长达1290公里的输油管道流向美国大陆“下48州”。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北坡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产量递减很大。

地质调查证明,除了北坡油田外,阿拉斯加还有三个可供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the 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Alaska,简称NPR-A)、北极边远大陆架(the Arctic Outer Continental Shelf)和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the 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简称ANWR)。NPR-A位于阿拉斯加北部布鲁克斯岭和北冰洋之间,预计石油储量为21亿桶,天然气储量为8.5万亿立方英尺。1999年克林顿政府决定出租NPR-A东北部地区后,现已签订133个租约,涉及范围达90万英亩。目前,勘探工作仍正紧张展开。作为联邦政府的石油储备区,NPR-A是为应付战争紧急需要储备的,探明后要把资源保留在地下。切尼提出的《国家能源政策》对此讳莫如深。

布什政府把开发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作为增加美国国内石油、天然气的重点。保护区总面积190万英亩,计划先开发2000英亩。最高产量可能达到100~130万桶/日,约为美国石油总产量的20%以上;若按目前的进口量计算,相当于美国从伊拉克进口石油46年。

B.开发美国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

据估计,美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仍比较丰富。美国土地分三级所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私人。联邦政府在大陆48州拥有31%的土地(多位于美国西部)和全部大陆架。目前,这些地区提供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产量的30%。这些地区拥有待开发的地下石油储量约41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67万亿立方英尺。但这些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和开发成本高,必须采取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把它们从地下开采出来。

(2)强调发展核能的重要性

美国政府认为,解决今后20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关键在于发展核能,这是解决美国电力供应的必由之路。

美国这个世界上最早发展核能的国家现在已远远落后于法国。对于美国朝野来说,发展核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三里岛事故(1979年)发生后,联邦政府核能管理委员会(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简称NRC)严格限制核能的发展,自此美国没有再建一座新核电站。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在美国再度引起恐慌。20世纪90年代,美国关闭了一些过了时的核电站,现存的103座核电站提供全国电力的20%。美国东北、南部和中西部地区10个州的核电站发电能力占这些州总发电能力的40%。

美政府认为自三里岛核事故以来,美国核工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系数已大为提高,核废料也将得到妥善处理,联邦政府积极发展核电站的条件已经成熟。

(3)继续发挥煤炭在电力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美国拥有发电厂5000座,总发电能力80万兆瓦,其中煤炭占50%以上。在中西部、东南部和西部的12个州,煤炭发电所占比重超过80%,天然气、水电和燃料油分别仅占16%、7%和3%左右。联邦政府能源部通过《洁净煤技术发展纲要》(Clean Coal Technology Program)的执行,在煤炭洁净化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报告预计美国今后10年电力需求量可能增加25%。为此,美国需要新建1300~1900个发电厂,平均每周新建一座。为了减少发电厂对国内有限的天然气资源的依赖,今后煤炭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煤电比重可能继续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上。

此外,美国政府还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提到一定日程上来,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计划,但不在重点之列。

(4)改善和新建能源基础设施

A.修缮陈旧的输油和输气管道

美国输油管道遍布全国,总长度达200万英里,担负着全国大约66%的原油、汽油和其他油品的运输任务。然而管道大部分已经老化,既不安全也不符合环保要求,急需修缮。同时为了满足需求的增长,必须修建新的管道。报告提出计划新修管道38000英里。

阿拉斯加管道系统(the 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基本上铺设在冻土地表面,由北向南纵贯阿拉斯加。每年经此管道输向美国大陆的石油占国内石油总产量的1/5。北坡油田的原油输入这条管道后,经太平洋沿岸的不冻港瓦尔迪兹装上油轮运往美国大陆本土。该管道由美国几家大石油公司投资兴建,所用土地部分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部分向阿拉斯加州政府租借,并由联邦政府和阿拉斯加州政府双方严格管理。双方就修建和管理这条管道的有关协议将于2004年期满,需要签订新协议。

美国国内生产的天然气几乎全部经输气管道到达用户,总输送能力约23万亿立方英尺。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增加50%,阿拉斯加北极地区是主要天然气储藏地之一。国内现有输气管道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新建。此外,连接加拿大的天然气管道也需要扩建。

B.改善和新建炼油厂

由于国内环保呼声高涨,联邦政府出台了清洁空气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增加了炼油厂成本。10年来大约已有50家炼油厂被迫关闭,每年靠扩建现有大炼油厂增加的炼油能力只有1%~2%,加之25年来国内没有兴建大型炼油厂,所以全国炼油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提高现有炼油厂的能力之外,还要兴建新的炼油厂。另外,还必须重新审查现有的有关环保、清洁空气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为新建炼油厂扫除不必要的障碍。布什政府已经要求各州政府放宽对新建炼油厂的环保限制。

(5)实施并增加政府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是第一个正式建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国家。1923年,美国总统哈丁下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的海军油储,以保障海军石油的安全供应。美国所建立的储备正是“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储备,防备战争时期供应中断,供国家非常时期使用”。

从经济上讲,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也有其必然性。美国石油仅有世界探明储量的3.2%,而消费量占全球的25%~28%。目前美国石油50%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其消费量的70%将依靠进口。而进入世界市场的原油,2/3以上来自中东、非洲和里海这些政治军事不安定地区,所以,储备石油可以保障供应、平抑油价,同时也保障其国家的综合安全。

为此,美国对战略性矿产品储备进行立法,于1946年制定了“重要战略物资储备法”,1975年制定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

1990年修订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规定:在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或美国在国际能源机构的义务所要求的情况下,由美国总统决定动用战略性石油储备,为保证战略性石油储备发挥最大效用,危机期间战略性石油储备的出售或分配通过竞价方式进行。该法对“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定义如下:进口石油产品的供应中断或破坏活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使得石油供应产生突发性的大范围的持续时间长的石油供应短缺,并对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992年修订法又规定,在存在以下情况时总统可认为能源供应严重中断:A.有紧急事态发生,且持续时间相当长,范围较广,造成原油供应量显著减少;B.因发生紧急事态,油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种价格上涨可能会对国民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在上述情况下,国际能源机构也没有启动“紧急石油分享系统”,但总统认为原油供应有可能因途径中断而造成供应不足,可以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的储备制度是由四个购买物资法案组成的,即1946年的“战略物资储备法”、1950年的“国防生产法”、1954年的“农产品贸易扩大资助法”及1956年制定的“农业法”。美国的现行的储备制度可以追溯到1939年制定的“储备法”。美国的储备制度随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储备目标量和储备品种也在不断变化。

根据美国国会1975年通过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授权,美国国会确定了一个90天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初步目标,这一目标相当于5亿桶储备,1979年这一储备目标被提高到7.5亿桶。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数量在1985年达到顶峰,相当于118天的净进口量。

美国国会《对能源政策与保护法》进行了多次修订,最重要的变化是战略性石油储备兼有了生产消费性石油储备所具有的调节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1990年的修正增加了附加授权,允许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石油短缺期间动用3000万桶石油储备,此外,立法还允许进行500万桶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销售实验。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由美国政府授权美国能源部、美国能源部化石燃料局、美国能源部战略性石油储备局负责战略性石油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由能源部长领导下的负责能源的部长协助分管,通过3个办公室具体管理5个储备基地和一个中转基地。重要的政策和决策由总统作出,相关法律由国会通过,总统签署后颁布执行。

美国石油战略储备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油储备(SPR),由能源部负责购买并储备原油;二是石油产地的储备,目前是在阿拉斯加北坡部分重要产油区,划出大片含油土地只探不采,找到石油储量后就地封存,以备急需。

阿拉斯加国家油储:美国在阿拉斯加划出大片含油土地只探不采,找到石油储量后就地封存,以备急需(主要是战争等紧急状态下石油的供应),即所谓的石油产地的储备。阿拉斯加国家油储是美国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美国政府不仅要把战略石油储备作为应付国外石油中断的工具,也要把它作为备战用的“国防燃料储备”(National Defense Fuel Reserve)。

二、加拿大的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加拿大的油气资源丰富,因此,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的目标是着重构建开放的市场框架,加速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注重健康、安全和环保,着眼于资源的长期发展和利用。

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的目标

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目标是以能源自给为最终目标,将依靠进口石油的程度降到最低限,积极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

为实现该目标,加拿大能源政策的措施主要是以适当的价格提供能源、保存能源,扩大勘察、开发,加强收集资源情报,促进各种燃料的相互替代,促进新的输送系统,在能源资源开发方面,加强加拿大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储备,供紧急时期使用。加拿大是国际能源署(IEA)的成员国,按照IEA的要求建立有应急石油储备,不过加拿大的石油储备全部为商业性的企业储备。目前储备规模为496亿桶(1998年9月),约相当于75天的需求量,所有储备均在公司手中,在宣布为紧急状态时,联邦政府根据“强制配给计划”有权管理公司拥有的储备。政府与业界协商确定紧急状态时储备规模的阀值。由于储备管理成本相当高,而且企业储备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己,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储备规模有所减少。

大型原油储备库的建设,是否有意义?

最近一个月以来,随着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持续升级,国际油价再次在三年后突破100美元。对于对外石油依存度已高达56%的中国来说,能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石油储备进展如何?国际油价走向如何?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的第一任“主帅”张国宝和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两位权威人士均表示,目前中东、北非的局势对中国石油[11.84-0.67%]进口影响不大。王庆云则透露,目前我国石油储备量大体可用1个月,将来会扩建到国际准则的90天要求。

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我国原油与成品油储备比为3:1

每经记者宛霞发自北京

3月7日下午,在政协分组讨论会召开之前,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抽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NBD:作为物资储备局局长,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下国家物资储备的功能吗?

王庆云:国家储备分十三类,国家物资储备是战略储备,服务于国防需求,主要包括石油、稀贵金属等产品的储备,是间接地服务于生产的。

NBD:我国石油储备进展如何?

王庆云: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石油储备应达到90天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大体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期已经基本储备完毕。这里面的储备主要包括两块,一块是原油储备,另一块是成品油储备,基本上原油和成品油储备的比例是三比一。

NBD:石油储备二期进展情况如何?

王庆云:二期储备目前只是提出来了,还在选址并没有开建,这主要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在做的工作,但将来要建二期、三期,以便我国能够达到90天的要求。

NBD:据说我国进行一期储备的时候,国际油价还比较低,您怎么看待储备和价格的关系?

王庆云:储备和价格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国家需要就要储备。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60美元/桶的时候,我说要赶紧进”

每经记者宛霞发自北京

最近十年,中国先后从石油、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安全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昨日(3月8日)中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张国宝分管能源工作11年,对于中国能源问题如数家珍。

从利比亚进口原油仅占我国进口量的3%

NBD:利比亚内部军事冲突又加剧了。石油蕴藏丰富的利比亚一旦中断石油供应,对中国有何影响?

张国宝:我认为,即使没有这次利比亚或者中东的乱局出现,石油价格的趋势实际上也是会往上涨的。

但中东、北非目前的局势对于我们中国实际进口原油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中国从利比亚进口的油很少,只占我们进口量的3%。即使没有这3%,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进一步说,即使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航了,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中国的油通过苏伊士进来的很少。

但是,我国一半以上的原油是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所以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比较大,主要问题在这个地方。

建议“十二五”增加石油代替品研究

NBD: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年来逐渐加大,甚至已经超过一半,对于居高不下的油价,我国有何应对措施?

张国宝:去年年中,(国际油价)每桶大约在60美元的时候,我就把三大石油公司找到我的办公室,我讲60美元,你们赶紧进。(这是因为)我预计将来肯定比60美元要高,突破100美元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使没有利比亚这个事情出现。

我国能源安全最大的问题是石油安全。因此我建议“十二五”规划中应增加石油代替品的研究。

应该说,我国的能源需求在“十一五”期间增长很快,但总体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只有10%,90%还是国内的能源,这看起来跟媒体讲的好像有点不一样,我给你解释一下。

实际上我们对外依存度高的只有石油,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6%,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增长。

我国(每年)自己产(石油)两亿吨,(石油)进口已经到了两亿四千万吨,从国内目前掌握的石油储备资源来看,(年产)超过两亿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去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800多万辆,这个刚性增长很厉害,以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还会增加。

油价波动中上涨这是一个趋势

NBD:国际油价走势现在各方争论不休,石油似乎最受国际炒家青睐?

张国宝:国际油价到底会涨多少?任何人任何时候也不能预测准确,因为这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但存在几个涨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利比亚局势会不会蔓延到其他国家,例如沙特。如果不影响,沙特的(石油出口)增长潜力还是有的,但如果影响了,那这个影响就大了。中东局势进一步加剧,那肯定会推高油价。

但总的来讲,石油价格尽管有波动,但在波动中是一个上涨的趋势。

50%依存度是国家石油安全的警戒线吗?

一直以来,美国这个建国才300余年的国家,甚至会给人一种全世界第一多秘密国家的感觉,神秘的51区、外星人传说、飞碟,而另有传言称美国南海岸的底下,埋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原油库,这是真的吗?

答案的确为真,美国也在数次能源危机中承认了这一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的存在。最近一次美国高调展示该地下油库,是在沙特的炼油设施遭到袭击之后,为了平缓世界油价,美国表示在危机时刻将会动用国家储备原油,并投入市场降低沙特原油减产一半的影响。

据称,美国起码在墨西哥湾沿岸海岸线下,建立了4个原油的安全储存点,通过挖掘和扩张60个岩盐洞穴,美国最起码在地底储存有7亿桶原油,甚至近年来储量已经超过10亿桶。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世界产油大户沙特阿拉伯日产1200万桶原油来计算,美国的储油量最起码是沙特阿拉伯的2个月产量,是中国的半年产油量。外加美国产油量世界第一(1300万桶每天),美国的原油绝对能够多到一个你不可想象的程度。

美国的地下储油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除了美国外,世界各国都有进行石油储存设施的投资建设,但都没有美国的规模大。那么为何美国要将从地底挖出来的石油,重新埋回地下储藏呢?

日本的主要原油储藏库所在位置

有如今的好日子自然就有艰苦的日子,美国也不例外。1973年美国支持以色列发动“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再次大败,不甘心回家啃羊腿的阿拉伯各主要原油输出国立刻联手起来针对美国,切断了向西方世界的石油出口,即著名的石油危机。当时美国并没有如今的原油产量,极其依赖从海湾国家进口原油,所以世界油价开始飙升,尤其是美国,即使是富人都对高油价感到肉痛。美国不少地方甚至加油站油库都已见底,为了保护他们的石油,不少民众持枪保卫他们的 汽车 ,以防“偷油贼”光顾。

随着石油危机结束,美国人再次用上了廉价的石油,但是危机意识开始萦绕。数年后美国开始兴建地下储油设备,将洞穴封死、不留缝隙后,美国人将低价购买来的原油倒入,将其填满。一旦再次发生能源危机,美国就将动用这些储备原油,通过对冲的方式平抑石油价格。别看仅仅只是价格的小波动,但地下石油储存库对于美国而言极其重要,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

事实证明,洞穴藏油效果的确很棒,这些岩盐结构稳定,原油无法渗透或者发生反应,相当于天然的大油罐。在地面上你看不到任何关于储油设施的痕迹,仅能看到少许管道和竖井,但这些竖井往往深达数百乃至上千米才能到底。地下洞穴有时候并不会完全稳定,会发生侧壁或者顶部坍塌事故,所以为了安全选址和早期建设十分重要,一旦原油放入洞中,工程人员将无法再进入洞穴,只能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进行有限的修补。

美国近10亿桶的储油量虽然不能满足美国这种“大油耗子”的长期需要,但是加上本国原油产量大的补给,也算是够用。另外一个几乎不产油的国家——日本,相较而言地下油库就大得可怕,仅3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储有5亿多桶原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迫使他们要做好一切有用资源的存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部分近海出游设施一度受到影响,由于担忧未来这些油库仍然不够大、储油量不够多,有关人士开始呼吁日本继续扩建原油储藏库的规模至如今的数倍以上。

尽管有如此多的未雨绸缪,但在未来爆发的危机中仍然有可能出现石油储备无法获得迅速调拨利用的可能,1973年的能源危机会再次发生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我们每天都在严阵以待罢了。

世界博弈背后的根本目的是资源占用,而原油作为现在和未来一大段可预见的未来主要的能源材料,其对经济,国防等众多领域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中国要维持高速发展,能源供应就如同人体血液一样不可或缺,中国本土的原油供应远远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只有不然国家就不需要费大精力和财力开通这么多跨国能源管道线也不需要跟别的资源国家签长协。另外加上国际局势的动荡变幻莫测,一旦能源线路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正所谓“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广积粮,缓称王”,有没有意义,可以细细思量。

众所周知, 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资,影响着国家的方方面面,大型原油库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储存更多的原油,是一种战略储备,对于石油进口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 上,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控制原油的产量,使得当时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升至11美元,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于是 在1974年,经合组织(OECD)的成员国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EA),而且要求所有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进口量的石油, 以应对石油危机,各国开始大力兴建大型原油储备库。

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43美元,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于是很多国家把石油储备增加到90天净进口量以上,以抵消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国进一步兴建了更多的原油库。

一直到现在,每当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供应问题的时候,各个国家都会动用石油储备。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也曾请求中国释放原油储备,平抑国际油价。可见原油的战略储备是多么的重要。

我国的石油现在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在1993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一年我国正式转变为原油净进口国,而当时我国并没有大型原油储备库。直到2002年底,《国家计委关于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实施方案的请示》的批准,标志着开始正式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包括大型原油储备库以及地下水封岩洞储油)。

第一期建设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慎重的研究,最后选择了第一期4个储备项目,其中就包括了 舟山岙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及大连4个基地。

这4个地方经济发达、需求旺盛,最重要的是附近都有大型炼油厂。而且当时也确定了,接下来的第二期、第三期储备建设项目,可以在西部适宜地区建设布局,更为安全。所以,现在西南、西北多地都非常积极地申请建设储备基地。二期工程也安排了若干西部石油储备基地。

而今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之间达成了相互妥协协议,内部团结一致, 以后原油的供应又会牢牢地被控制 ,所以,在国际油价低的时候大量储备,价格高的时候进行使用, 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平稳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应该大力建设大型原油储备库。

俄海军作战能力跌至最低谷:黑海舰队形势太惨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累计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增长17.4%。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4.8%。

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的十几年里,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均以2%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年为49.6%,2008年为50.9%。

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遭到石油进口封锁,中国千辛万苦地找油。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飞机大炮的开动问题,也就是国防问题。但是今天,石油已经从国防血液成为中国的经济血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有增无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冯连勇,依据其研究的“石油峰值”理论预测,按照目前的国内经济发展方式,2020年、2030年国内所需的石油量分别为5.3亿吨和6.5亿吨。而中国石油产量则预计在2015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减少,峰值产量不超过2亿吨。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越来越大,2020年、2030年国内供需缺口将分别为3.36亿吨和4.88亿吨。

2009年初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显示,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而《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则指出,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些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的需求量将为4.5亿~6.1亿吨。届时国内石油产量估计为1.8亿吨,进口量将为2.7亿~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70%。

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至少有两个意义:其一,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石油进口量的提高,意味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速增加和自产石油的下降。其二,标志着我国国内能源供求将更多受制于国外。

从各国经验看,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当一个国家的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当一个国家的石油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当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60%时,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加大。因此,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4.8%,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将一半以上的石油需求放在国际贸易上,这意味着国际油价波动、地缘政治、气候变化、运输等种种因素,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意味着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变动联系更加紧密,涨涨跌跌将更频繁,也意味着我国面临着很大的石油依赖威胁。

发生了什么?美股史诗级暴涨!狂飙800点,油价大涨超10%!A50也嗨了

近两年来,俄罗斯与北约为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剑拔弩张,冷战气氛重新笼罩黑海地区。11月下旬,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访华,期间俄方放出消息称中俄两国海军计划明年春季在地中海进行联合军演。这些让俄黑海舰队、乃至整个俄罗斯海军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但黑海舰队现在形势其实并不妙。

 2015年,俄黑海舰队将失去大型水面舰

黑海舰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舰队。黑海是暖海,一年四季皆可通航。相比之下,白海和波罗的海一年有9个月的冰冻期,北方舰队及波罗的海舰队每年只有3个月时间可以从北边进入大洋;并且黑海也是一个战略地位重要的海域,俄罗斯历史上高度重视该舰队的建设。

1783年5月13日,由五艘护卫舰和几十艘其它辅助军舰组成的俄罗斯舰队开进克里米亚半岛西南海岸的阿赫季阿尔海湾,驱逐了土耳其人。它们成为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第一批舰艇,至今231年。苏联时期,黑海舰队异常强大,规模仅次于北方舰队,拥有唯一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苏联崩溃以后,黑海舰队日益衰落。

目前,俄海军黑海舰队只有2.3万人,各型舰艇90艘、飞机50架,总体实力不到前苏联时期的五分之一,战斗力更是不值一提。舰队所属舰艇大多是中小型舰艇,而且型号大部分是较老旧的舰艇。

2014年11月4日,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刻赤"号大型导弹驱逐舰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发生火灾,伤势严重。当时刻赤号正在港内进行定期维护,火灾是从船后部动力舱发生的,烧毁4个舱室,着火原因是由于舰员利用柴油机发电机干燥衣服引发,并非起初媒体推测的由电线引发。

这艘1974年服役的老舰,至今已有40年舰龄,已经严重老化,只能在本就衰落的黑海舰队里充当门面。"刻赤"号属于卡拉级大型反潜舰,排水量9700吨,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二号主力舰,仅次于旗舰光荣级莫斯科号巡洋舰。卡拉级是苏联于1971年起开始服役的大型反潜舰。苏联舰艇工程的编号是1134B型,总体是克列斯塔II型反潜巡洋舰的放大款。全部7艘由乌克兰南部的尼古拉耶夫市"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建造,这里也是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诞生地。2014年3月6日,俄海军为阻止驻扎在克里米亚的乌克兰海军出港,炸沉了处于报废状态的"奥恰科夫"号大型反潜舰,阻塞了港口,"奥恰科夫"号是卡拉级反潜舰的第2艘。

黑海舰队如今只有一艘万吨以上光荣级巡洋舰"莫斯科"号,按计划它将在2015年初接受改装;一艘刚刚着火的卡拉级大型反潜舰"刻赤"号,估计会很快退役,俄海军本来计划让该舰在2015年充当临时旗舰的;还有一艘5000吨的卡辛级改进型导弹驱逐舰"机智"号,这艘舰更高寿,1969年服役,至今45岁,处于"永久"维护状态。黑海舰队还有两艘排水量3000吨,舰龄高达30年的克里瓦克级反潜护卫舰,技术状态尚可,能够出海作战,但武器装备早已落后。

剩下的水面舰艇全都不值一提,除了军辅船,就是导弹艇。包括2艘纳努契卡级导弹艇,排水量500多吨,最初名称是小型导弹舰,苏联海军鼎盛时期一度被降级为大型导弹艇,苏联解体后,苦逼的俄罗斯海军又将其重新定义为轻型导弹护卫舰,以便在纸面上维持护卫舰数量。黑海舰队中最新也最有特色的轻型战舰当属2艘"海狮"级气垫导弹舰(575、615号),分别于1995和1997年服役。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惟一一种采用大型气垫船体的导弹舰,满载排水量1050吨,使用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最大航速达53节,装备2座四联装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海狮级是俄罗斯海军的独创,设计上存在许多不足,仅建2艘,都部署在黑海舰队,很少出海,其战斗状态不明。

这样,到2015年,俄海军黑海舰队将不存在大型水面舰艇。

 俄海军新舰建造进度非常缓慢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好转和增长,军费大幅增加,俄罗斯的底气又足了一些,三年来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武器采购计划大体能够按期完成,有些急需装备甚至超额完成。俄罗斯海军为黑海舰队航空兵订购了最新型的苏-30SM战斗机,为岸防部队订购了"堡垒"超音速岸舰导弹。

但要恢复黑海舰队的战斗力,最关键的还是大中型作战舰艇。根据计划,黑海舰队旗舰1164型光荣级"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将在2015年底进行技术维护和现代化改装,将更新防空导弹系统,用全新的S-400以取代过时的S-300系统。具体由北德文斯克的"星星"造船厂负责。在"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升级改造期间,计划由刚刚发生火灾的刻赤号大型反潜舰做为黑海舰队新旗舰。但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目前另一艘1164型光荣级"乌斯季诺夫元帅"号导弹巡洋舰也在北德文斯克船厂进行维修,该舰计划在2014年底前交付俄海军。但是星星造船厂的总经理弗拉基米尔·尼基京表示,该舰维修任务的实际工作量远远超出原计划,维修工作仍未全部结束,将在2015年重新进厂。"莫斯科"号2015年的进船坞改装计划,还要往后拖。

俄海军在2008年订购了6艘4000吨的1135.7型导弹护卫舰,其中三艘配属给黑海舰队。首舰"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第一次计划2013年底交付,第二次计划2014年底交付,至今还未有动静,估计2015年可能交付。1135.7型导弹护卫舰的首舰"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Admiral Grigorovich)2010年10月开工;第二艘"埃森海军上将"号(Admiral Essen)2011年7月开工;第三艘"马卡罗夫上将"号(Admiral Makarov)2012年2月开工,这三艘军舰预计在2018年前可以部署到位并形成战斗力。

1135.7型护卫舰是一种多功能舰艇,涵盖远程反舰攻击、防空以及反潜作战等。相较于先前售予印度的塔尔瓦级,最大改进就是以3S90E垂直发射系统取代原来的"无风"单臂发射器,装填垂直发射的9M317ME防空导弹。虽然俄罗斯北方造船厂在近些年已经开始建造同样是4000吨级的2235型"戈尔什科夫上将"级(Admiral Vladimir Kuroyedov class)导弹护卫舰,许多装备比随后建造的1135.7型"格里戈洛维奇上将"号更为先进;然而"戈尔什科夫上将"号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设计,尤其是使用俄罗斯先前没有用过的全新作战系统,相控阵雷达与武器装备,技术风险较高,整个研发与建造进度也比原本进度大幅度拖延,下水四年,一直在水里泡着,服役期无法确定。该舰在2014年11月初开始海试,按照中国海军的那种工程进度推算,可以一年内正式服役,但是在俄罗斯,新武器交货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情。

1135.7型导弹护卫舰是由外销印度的"塔尔瓦"级改良而来,大部分设计都已经过验证,技术上比较成熟。俄罗斯海军可能是鉴于戈尔什科夫上将号护卫舰的进度不顺,才会另外购买设计成熟的1135.7型来填补空档。1135.7型导弹护卫舰是俄罗斯为印度建造的6艘"塔尔瓦"级护卫舰的自用版本,技术水平没有变化,战斗力与中国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大体相当。但是1135.7型采用的许多系统,当初是为海外客户研制的,这些系统一直没有获得在俄罗斯武装力量中使用授权,没有正式国家试验,造成该舰的建造异常吃力,服役期一拖再拖。本来一艘技术成熟,并且批量生产过的护卫舰,建造过程应该是很顺利的,譬如中国海军就在不到十年时间建造了20艘以上的054A型护卫舰。

水下力量方面,黑海舰队已经24年没有收到新的潜艇了,目前只有一艘潜艇,1990年服役于海军的"基洛"级柴电潜艇"阿尔罗萨"号,该艇接近报废状态,早已不出海。俄海军为黑海舰队订购了6艘基洛级新型潜艇,这样就可以组成一个配备齐全的潜艇旅。首艘636.3型"新罗西斯克号"柴电潜艇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该型潜艇已开工建造4艘,第二艘顿河畔罗斯托夫号(Rostov-on-Don)于2011年11月开工,第三艘旧奥斯科尔号(Stary Oskol)于2012年8月开工,第四艘克拉斯诺达尔号(Krasnodar)于2014年2月开工。前三艘已经下水。虽然按原计划有所拖延,但对于俄国,这进度算相当快了。

基洛级636型潜艇是前苏联在冷战末期研制的一款常规柴电潜艇,水下排水量约3000吨,装有6具鱼雷发射管,最多可搭载18枚鱼雷或潜射反舰导弹。636.3型潜艇,也称636M型,由俄罗斯红宝石中央海事设计局研发,是基洛级877型和636型常规潜艇的改进版(这两种潜艇中国也有装备,共进口10艘),具有先进的隐身技术,扩大了作战范围,具有对陆地、水面和水下目标的打击能力,主要在浅水区完成反舰和反潜作战任务。该型潜艇由52名艇员组成,水下时速可达20节,水下电力推进时航程可达400海里,续航力45天,装备18枚鱼雷和8枚舰对空导弹。636.3型潜艇采用水滴形艇型、浮筏减振设备以及低噪声螺旋桨,航行时静音水平良好。俄军自述这种潜艇的噪声强度接近海洋背景噪声,极为安静,俄罗斯海军自豪的称之为"海洋黑洞"。

2011年6月,俄罗斯与法国签署了购买两艘"西北风"的军贸合同,其中第二艘将配属给黑海舰队。合同总价高达17亿美元天价,为什么说天价呢,因为相当贵,按照俄法两国的采购合同,法国造船商的利润快赶上毒品贩子了,法国自用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造价仅为1.5亿-2亿欧元,折合2亿-2.6亿美元,仅为地平线级导弹驱逐舰的4分之一。而且这17亿美元仅为造舰费用,不包括气垫艇等两栖战舰必须的配套装备。由于乌克兰危机,法国已经宣布延迟交付该舰。

 俄海军作战能力已降至最低谷

由于黑海舰队的舰艇普遍严重老化,战斗力低下,不足以应对地区局势。2013年,俄罗斯在该地区建立了一支"永久性"的海军特遣舰队,主要是为了维护俄罗斯在黑海、乃至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利益。特遣舰队由12艘作战舰艇和军辅船组成,包括"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彼得·诺夫戈罗德"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这三艘舰艇分别是俄罗斯海军旗舰、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旗舰。

该特遣舰队的任务是十分明确,即"歼灭"对俄罗斯核心边界和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目标,目前这个目标暂时是美国或北约对乌克兰的海上支援力量。个人认为这种临时抽调,甚至将三大舰队旗舰都抽调上阵的舰队组织方式,毫无疑问是无法持久的,因为保障问题,这种草台班子式的特遣舰队,战斗力也令人怀疑。2014年初,"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即脱离特遣舰队返回母港海参崴,据途中监控的日海海上自卫队描述,归港途中的瓦良格号锈迹斑斑,状态很差,丝毫不像一艘随时能打的战舰。

2014年的俄罗斯海军已经非常虚弱,整个俄罗斯海军,能够开出港口的,5000吨以上水面作战舰只有:急需进港大修的库兹涅佐夫号大型航母一艘,基洛夫级彼得大帝号核巡洋舰一艘,光荣级巡洋舰3艘,现代级驱逐舰3艘,无畏级反潜驱逐舰6艘,5000吨以下的水面舰也不多,只剩下核潜艇尚有一定战斗力和威慑能力。

这其中,太平洋舰队能开出港的军舰:光荣级瓦良格号巡洋舰、2艘现代级驱逐舰、4艘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水面舰规模和战斗力大致相当于中国海军一个驱逐舰支队。——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支队现在通常由4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组成,例如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下辖2艘052C型防空驱逐舰、2艘052B型通用驱逐舰和4艘054A型反潜护卫舰,一个支队所提供的防空、反潜能力就已超过俄军整支太平洋舰队。

北方舰队实力最强,现在能执行任务的大中型水面军舰有库兹涅佐夫号大型航母、基洛夫级彼得大帝号核巡洋舰、光荣级乌斯季诺夫号巡洋舰、以及1艘现代级驱逐舰和2艘无畏级反潜驱逐舰,作战实力基本相当于太平洋舰队加上一艘大型航母。

波罗的海舰队的状况比黑海舰队更差,现在只剩下一些小型护卫舰、导弹艇,配合岸舰导弹部队守卫海岸,已失去远海作战能力。

基洛夫级巡洋舰排水量2.5万吨,苏联共造4艘,现在只有彼得大帝号在役。拉扎号是第二艘,原名伏龙芝号,年入太平洋舰队,94年起停用,98年封存退役。俄军2011年计划重启该舰,将于今年年末进港改装,最新消息是只做大修,没有新武器系统更新,2018年服役。该舰属于海上恐龙,不足为惧。

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是目前唯一有战斗力的大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排水量8000吨,配备8枚超音速反舰弹和两座中程舰空导弹发射架,1980年代开始服役,共建造22艘,目前已退役11艘,另出售中国4艘,俄军目前拥有7艘现代级,但只有3艘能够出海,剩下的在“永久大修”中。

俄罗斯国防部已批准研发领袖级大型导弹驱逐舰,计划建造6艘,该舰配备P-800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具有反导能力的最新防空导弹系统S-500。领袖级用于取代目前在役的现代级和勇敢级驱逐舰。按俄海军这些年的造舰能力,估计普京总统退休前该舰能服役。

俄罗斯军队整体实力正在恢复,但因为前十几年受过严重内伤,军舰老化严重,国内造船能力又迟迟未能恢复,所以俄海军仍在苦苦挣扎。再加上俄罗斯经济受到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太大,自身工业体系还不完善,重振海军之路着实艰难。

如果战略需求、资金预算和技术条件均按照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至2018年,黑海舰队将成为拥有一艘经过现代化改装,12000吨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3艘4000吨的1135.7型导弹护卫舰;6艘基洛夫636型常规柴电潜艇等舰艇组成的现代化小型舰队。

突然,晴天霹雳,油价暴跌了!!!

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年中起国际原油油价持续下跌超过30%,按俄罗斯财政部测算,原油价格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普京的十年扩军计划,但现在油价已跌破每桶70美元。普京对此会作出何种决策?我们拭目以待。

美股18日晚间暴力开盘,道琼斯指数直接暴涨800点,到底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美股暴力开盘

大涨超800点

18日晚间,关于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利好消息给市场带来了乐观的情绪,使得三大股指强劲高开,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度高开700点。

截至发稿,道指上涨超3%,标普500指数上涨3%,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在板块方面,能源,航空和酒店等板块涨幅居前,领涨大盘。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大跌超过10%,显示市场信心的显著回升。

欧洲股市也大涨!

随着冠状病毒传播疫情形势趋缓,全球多国都已经开始或已经讨论过分阶段重启经济。周一,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希腊等国都宣布了结束做空禁令,另外,欧洲多个国家宣布将解除申根地区旅行限制,加强了市场对发达经济体解封的期待。

这无疑刺激了风险情绪,欧洲主要股指高开高走,主要股指涨幅都接近或超过5%。

原来是新冠病毒疫苗传来好消息

毫无疑问,给市场注入强心剂的是美国莫德纳公司。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生物 科技 公司表示,在疫苗研发的第一阶段数据积极,经过两剂治疗,所有45名试验参与者全部在体内产生新冠肺炎病毒的抗体。公司预计在7月开始最终阶段的疫苗试验。莫德纳公司在美股周一早盘期间大涨超过20%。

此前该公司表示用于新冠肺炎的疫苗MRNA-1273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预计在7月开始最终阶段的疫苗试验。

根据一项小规模首次人体试验的数据样本,来自Moderna Inc.的实验性疫苗显示出有希望的早期迹象,表明它可以产生免疫系统反应,而这种反应有助于人体抵御新冠病毒。

该公司周一在公告中表示,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在小型第一阶段试验中未显示重大警告信号。该试验与美国政府联合进行,Moderna计划继续推进更广泛的试验。

研究人员还检查了试验对象的血液样本,以及疫苗是否帮助他们产生了可以抵抗病毒的抗体。研究人员发现,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两个较低剂量水平下,在第二次巩固注射后发现的抗体水平等于或超过感染康复患者的抗体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表明我们产生了可以阻止病毒复制的抗体,”Moderna首席执行官 tephane Bancel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说,数据“好得不能再好了”。

Bancel说,安全性似乎良好,反应是典型的疫苗反应。他说,这些反应症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和发红,以及迅速自行消失的暂时性发烧或发冷。

Bancel表示,由于关系重大,该公司感到有必要发布该试验的中期数据。

油价大涨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活动重新活跃的希望、疫苗进展的新闻也拉动油价大涨。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原油需求量基本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这些利好消息助推油价跳涨至两个月来新高,美国原油期货大涨8.12%,WIT原油大涨超10%,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涨超7%,接近35美元关口。另外,市场避险情绪的缓解拉低了黄金价格,黄金期货收跌于每盎司1734.40美元。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没有任何限制”地帮助经济

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接受了美国CBS电视台的专访。鲍威尔表示,美国二季度失业率可能达到25%,与上世纪30年代非常相似。但他表示,对美国经济将从当前的衰退中完全恢复“抱有高度信心”。对于美联储而言,还有非常多事情要做,而鲍威尔再次强调,还没打完并且美联储会“没有任何限制”的继续竭尽所能帮助经济。但鲍威尔也警告说,在新冠病毒的疫苗正式问世之前,经济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因此,鲍威尔的言论也印证了如今市场对于疫苗消息的看重。

A50期货大涨1%

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0.53%,报2890.56点;深成指涨0.70%,报10997.56点;创指涨0.87%,报2133.17点。

从盘面上看,光刻胶、机场航运、REITs板块表现较强;黄金、国防军工、农业板块表现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