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油价多少钱一升?_法国历史油价走势
1.引起中国油价上涨是什么原因?
2.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3.福特历史是怎样的?
21日讯,欧洲主要股指全数收跌。美股大跌,道指盘中跌逾600点。截止收盘,道指跌超460点,击穿23000点大关;纳指收跌1.63%,盘中陷入技术性熊市;标普500指数跌近1.6%。恐慌指数VIX一度涨破30整数位心理关口,为2月早些时候以来的首次,最终收涨逾12%。美元指数延续颓势,美元兑日元大跌逾1%,国际金价强势收涨,创近半年收盘价新高。市场担心供应过剩,恐慌情绪蔓延,国际油价大跌5%。
外盘纵览
美股大跌:道指跌超460点击穿23000点大关 纳指盘中陷入技术性熊市
美东时间周四,截止收盘,标普500指数收跌39.54点,跌幅1.58%,报2467.42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4.06点,跌幅1.99%,报22859.60点,创最近14个月收盘新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108.42点,跌幅1.63%,报6528.41点,较8月份所创收盘历史高位跌19.5%。
中概股方面,优信收跌18.22%,蔚来汽车跌超4%,拼多多跌超3%,阿里巴巴和百度跌超1%;虎牙涨超2%,58同城和网易均涨超1%。
美东时间周四,截止收盘,WTI 2月原油期货收跌2.29美元,跌幅4.75%,报45.88美元/桶。布伦特2月原油期货收跌2.89美元,跌幅5.05%,报54.35美元/桶。上期所原油期货主力合约SC1903夜盘收跌3.15%,报387.80元人民币;10月9日曾涨至597.00元,创上期所原油期货首个交易日(3月26日)以来的主力合约夜盘收盘纪录最高位。美东时间周四,截至收盘,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涨0.9%,报1267.90美元/盎司,创近半年收盘新高。截至04:25,美元指数跌0.7775%,报96.2834;欧元兑美元涨0.7963%,报1.1469;英镑兑美元涨0.4201%,报1.2671; 美元兑日元跌1.1235%, 报111.1570;美元兑加元涨0.0423%,报1.3489。美元兑人民币跌0.0885%,报6.8850。 欧洲时间周四,截至收盘,欧洲STOXX 50指数收跌约1.6%。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80%,报6711.93点。德国DAX 30指数收跌1.44%,报10611.10点。法国CAC 40指数收跌1.78%,报4692.46点。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央行维持利率和QE规模不变,此举符合预期。
隔夜要闻
英国央行周四公布率决议,宣布维持当前利率水平和购债规模不变。英国央行表示,预计通胀将在1月低于2%。国内通胀压力将继续累积。主要的挑战是评估脱欧的影响。自11月以来脱欧的不确定性已经增强。英国央行政策利率0.75%,预期0.75%,前值0.75%。英国12月央行资产购买规模4350亿英镑,预期4350亿英镑,前值4350亿英镑。
一位了解案件进展的业内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独家确认,高通公司刚刚赢得了慕尼黑法庭开庭的针对苹果的诉讼,可在德国禁止销售部分型号的iPhone。该人士并称,目前对于本次禁令所涉及的苹果机型还没有准确消息。不过,他认为,本次具体起诉的具体机型不重要,因为德国法院的判决是可以覆盖实质上实施涉案专利技术的一切相关机型,不限于具体的型号。
各界声音
周四(12月20日)媒体报道称,油价已经跌至一个危险的水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只有一国有能力在此低价维持2019年底的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扩大恐引发各成员国社会动荡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当布伦特油价跌至55美元/桶附近时,OPEC成员国中估计只有科威特能够坚持到明年的政策会议,OPEC巨头沙特、伊拉克和伊朗需要更高的油价才能维持财政预算,而利比亚、委内瑞拉以及尼日利亚等一直饱受供应中断折磨的成员国也不例外。
在金融市场,索罗斯的大名如雷贯耳,也被视为重要的市场风向标。如今,这一重要标杆正在对市场变化做重要调整。知情人士称,在过去一年中,索罗斯基金持续减少对宏观交易策略的风险敞口,不仅从外部宏观策略基金中赎回资金,对内部团队这一策略的资金配额也同样减少。
评论精华
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2.25%—2.5%。这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升息,也是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以来的第九次加息。在最新的点阵图,美联储预期明年还有2次加息(9月点阵图预期3次)。鲍威尔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保持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步伐。
一个月前,众多市场人士将近期股市大跌视为标准的回调和逢低买入的机会,而不是经济周期转向末期的信号以及美联储暂停加息的充分条件。那么,这一次股市下行究竟是牛市中普通的10%幅度的回调,还是熊市的开始?
热点聚焦
意大利与欧盟当地时间19日达成了预算案问题的协议:欧盟批准了意大利将2019年财政预算中的赤字目标由原来的2.4%下调至2.04%,并表示不对其采取处罚程序。持续了两个月的预算案僵局,伴随着双方的让步终告破解。
欧洲联盟拟定应对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应急方案,涉及金融、海关等14个方面,以避免届时可能出现的严重混乱。不过,欧盟希望,这一方案不会启用。英国定于明年3月29日正式“脱欧”,而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仍未能在英国议会下院表决。英国内阁18日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强化“无协议脱欧”的应对准备。
港美股投资就在国际证券,一次操作同步港美市场,更有多重好礼免费送。
引起中国油价上涨是什么原因?
美国——第二个要倒的帝国大厦
2004年6月18日星期五
前几天,里根的葬礼,让人们再次回想起第一个倒下的帝国大厦——苏联。有人说,是
美国总统里根的军备竞赛将苏联拖垮了;也有人说,苏联的垮台是苏联的本身原因,这
个腐朽的帝国大厦,美国总统里根只不过是轻轻的一推,倒下了。
其实,苏联的垮台的原因,根本上是本身的原因。外部因数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外
部因数并不是靠美国一家,是美国拉着日本、欧洲、中国、沙特等国一起推了一下这个
庞大的帝国大厦。如果当时的苏联,出现的不是戈尔巴乔夫,而是邓小平,情况也许不
会这样。反之,中国如果在20年前出现的不是邓小平,而是戈尔巴乔夫,情况又会如何
呢?
然而,在苏联垮台的同时,美国却培植二个仅次于美国的次经济帝国,日本与德国。日
本与德国这二个次经济帝国的存在,对美国来说是好事吗?未必。
布什父子二次打了伊拉克战争,第一次是老爹,打的真漂亮,虽赢得了战争,但丢掉了
总统宝座;小布什打伊拉克战争可没那么幸运了,那个次经济帝国的德国,那个昔日共
同推倒苏联帝国大厦的欧盟大佬,就是不买美国的账,竭力反对。也许是今年诺曼底战
役60周年吧,德国人会感谢美国吗?,尽管德国总理说德国被解放了。
那个次经济帝国的日本,以小泉为首的政府,拼命地追随美国,像是美国的铁哥们。请
不要忘记,日本是唯一遭受核弹头的国家,这个对日本进行核攻击的就是美国。也许还
没到时候,会有那么一天,当美国这个帝国大厦腐朽的话,日本会用当年推苏联100倍
的力量来推倒美国。
美国会垮台吗?也许会有95%的人认为,那只是天方夜谈,做梦而已。其实美国与苏联
一样,真的要倒下来,是美国本身的原因,谁也拦不住,也没人会去阻拦。看一下美国
人的挥霍吧,尽管有5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尽管有5000多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美国
人照样大胆消费,美国政府照样大胆扩充军备。
像美国这样的巨额双子赤字,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尽管没那么严重,早就破产了,叶立
钦的俄罗斯如此,阿根廷如此,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也如此,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
如此。曾经是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阿根廷,货币的贬值,一夜之间使一半人沦为贫
民;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达人均GDP1000美的印尼,亚洲金融危机让印尼的1亿人口沦为
贫民。这些国家的破产,共同的特点就是过多的举债所导致。
为何美国人能那么过度地挥霍却什么事也没有呢?这是因为全世人都喜欢美元,美国人
所挥霍的钱,可以从联邦储备局用白纸无止尽地印出来。
今天,日本购买了近500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国债,外汇储备近9000亿美元;中国购买了
1000多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国债,到今年末的外汇储备可能超过6000亿美元。换言之,日
中两国的政府所持的外汇储备今年将超过15000亿美元,如果加上民间与银行与企业的
外汇,至少是22000亿美元。这22000亿美元中,如果70%是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与日
本人手里有15000亿纯美元资金。再加上东洲各国的外汇,东亚手里至少有25000亿纯美
元资金。
到2010年,东亚手里的纯美元资金将超过4万亿美元;2015年,东亚手里的纯美元资金
将超过5.5万亿美元。
有那么一天,美国人要买石油时,中东的石油生产国说:“对不起,美元我们不收
了。”其他所有卖商品的人都对美国人说:“对不起,美元我们不收了。”会产生什么
后果呢?
2015年,如果东亚人将美元全部抛出的话,美国还存在吗?
克林顿是一个伟大的总统
对美国人来说,克林顿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总统,尽管他的拉链经常拉的不紧。他在任
期8年中,在日本与欧盟经济不断下滑的同时,使美国的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他
离任的前几年,他扭转了3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财政赤字的状况,最高取得多达2000多亿
美元的财政赢余,同时使美国的失业率将低到4%左右。为什么克林顿总统能取得如此骄
阳的成就呢,可归结为一句话,克林顿总统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以经济建起为纲] 要
领,利用世界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
在克林顿总统离任之前,美国已经强大到,在世界任何事务中可藐视欧盟与日本的地
步。换言之,美国已经强大到可单挑世间任何事务的地步,科索沃战争就是个例子,希
拉里第一夫人在欧洲给克林顿挂了个电话,克林顿就马上下令轰炸南联盟,而且欧盟无
法使美国停止,要不是有人捣鬼误炸了中国大使馆,南联盟也不知被轰炸到何时。再举
一例,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飞机是飞越了日本直飞到中国,再从中国直飞回美国,日
本人是一片哗然,被日本人称为是[越顶外交]。近30年来,美国总统访问中国肯定要顺
道去日本一次,而克林顿总统却藐视日本。当克林顿西安受到皇帝般的迎接时,日本人
心里是酸溜溜的,但又不敢言。
小资料:
1. 克林顿1992年11月,击败老布什获得总统大选时,美国当年的GDP还不到6.0万亿美
元;在克林顿要离任时的2000年GDP达到9.8万多亿美元,名义增长了63%之强。同时还取
得了2000多亿美元的财政赢余。
2. 反观日本,1992年的GDP是484兆日元;2000年的GDP为513兆日元,名义GDP才增长了
6%之弱,当年的财政赤字达44兆日元。
布什总统在加速帝国大厦的倒塌
布什在佛罗里达州,以微弱的多数取得了胜利,从而取得了总统的宝座。但是,如果将
全美国的选民的选票统计一下,布什的选票比戈而还少了2个百分点左右。
这位牛仔出身的总统,一上任就任命了一批他老爹时代的干将,一改前任克林顿的国
策,建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超保守方针。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在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任国防部长,当时是美国
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美国副总统切尼,1989年3月21日,担任老布什总统的国防
部长,并参与策划了第一次打击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这二位超级鹰派,连同布
什家族,背后有着巨大的石油与军事工业财团的利益。他们利用“9.11”事件,挟克林
顿总统留下的强大的美国经济的余威,将美国引向一个单边的强权主义的道路,目空一
切。特别是拉姆斯菲尔德,叫嚣还要建立一支太空军队,由于去年2月的美国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至今还没有重返太空),加之巨额的财政赤字,也许只能永远是
个睡梦。
布什总统,在国内经济政策上,实行了大规模减税,受益的大部分是富人;在军事上,
一改克林顿前总统的抑制军备的政策,大量扩充军备,养肥了与拉姆斯菲尔德以及切尼
密切的军事工业财团;对外,解决了阿富汗后,觉的没油水,于是就将战争的魔爪强行
伸进到伊拉克。
伊拉克第二次战争,是布什总统的一箭三雕。
第一, 攻打伊拉克,可消耗大量的武器与巡航导弹,可给军事工业财团带来巨大的利
益;拿下伊拉克后,布什与切尼背后的石油工业财团,可掌握占世界第二位储量的石
油,所带来的利益简直无法比喻。还有,可让伊拉克脱离欧佩克,每天生产出800万桶
石油,一举打破欧佩克对石油价格的控制,让石油价格降到13美元一桶,使美国的经济
能持续稳定地增长,有利于布什总统的连任。
第二, 萨达姆曾经派人暗杀过老布什,并将织有老布什头像的地毯铺垫在萨达姆宫殿
里,任人踩踏。所以,布什总统,只要一听到萨达姆的名字,气就不打一处来。拿下萨
达姆,可给布什总统出一口恶气,以解心头之大恨。
第三, 俄罗斯,这个前苏联的继承者,尽管在经济上已经是微不足道,对美国来说,
可忽略不计。可俄罗斯的核武器与军事力量,还是让美国怕五分。俄罗斯的经济靠石
油,但石油的开采成本远高于中东,每桶石油的开采费大约在10美元以上。如果世界的
石油价格降到了13美元一桶,那么俄罗斯每卖一桶石油,去掉运费可能是亏本的。所
以,伊拉克石油一旦落入美国之手,俄罗斯将遭到灭顶之灾,所以将不得不俯首地受美
国控制。还有就是沙特,控制着欧佩克,总是将石油价格搞的高高的,美国颇有微词;
特别是“9.11”,美国人发现, 沙特政府赞助了拉登。因此,美国早就计划甩掉沙特皇
室,只要拿下伊拉克石油,这种计划就有可能实现。
布什总统的单边强权主义,强行攻打伊拉克,终于撼动了美国,这个帝国大厦的根基。
德国,这个欧洲共同体老大,长年以来是美国忠实的盟友,与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道,
为推倒苏联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美国的帮助下推倒了柏林墙,统一了德国。按理
说,德国对美国应该感谢不尽,追随美国才是。
尼克松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时过境迁,对德国来讲,苏联的
威胁已不存在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已不是敌人,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与其它矿产
资源,是德国经济赖以生存的保证,换言之,俄罗斯是德国的伙伴。既然昔日的敌人苏
联不存在了,而且也永远不可能复活,德国也统一了,所以,[兔死走狗烹],美国军队
在欧洲的继续存在,对德国来讲,其实是多余的了。如果说德国存在敌人,那就是经济
竞争的对手,这个经济竞争的主要对手就是美国,或者说就是美元。光凭德国的力量,
是不可能撼动美元在世界霸王的地位,尽管德国是一个次经济帝国。
布什总统强行攻打伊拉克,会给德国人想起什么?
会使德国人想起,二战时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还会使德国人想起,战败后德国东部数
百万德国人被赶出世代相传的土地给割让给波兰,上百万德国妇女被盟军(特别是被苏
联军队)。尽管这些是的过错。
日耳曼人是伟大的,决不允许美国为了石油让数千万伊拉克人民遭殃。于是,德国坚定
不移地站在反战的立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作为美国的盟友,终于分道扬镳了。与其说是伊拉克战争让德国离开美国,到不如说,
德国本来就想离开美国,伊拉克战争只不是一个契机而已。
法国,这个欧洲共同体老二,在苏联垮台之前,长年协调于美国与苏联之间,从来没屈
服于美国,充分发挥着大国的作用,享尽了冷战所带来的好处。
当年的戴高乐将军所领导的法国,独自研制核武器时,遭到美国的阻止,还被美国取消
了用于核武器试验的电子计算机订单。然而,戴高乐将军不屈不挠,不仅研制出
与氢弹,还首先冲破了美国的阻力,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以法国为首的欧洲空中巴
士,去年的定单首先超过了美国波音公司,换言之,欧美在世界客机市场上,正在进行
着一场殊死搏斗。
在冷战时代,法国的工作重点,其实是放在了欧洲统一上。前总统密特朗与当时的德国
总理科尔,建立了以法德为轴心的欧洲统一,并创立了欧元,以抗衡美元的霸主地位。
布什总统强行攻打伊拉克,法国坚定不移地站在反战的立场,并拉着德国与俄罗斯一起
反美。美国总统安全顾问赖斯对法国是耿耿于怀,认为法国是传统的反美,并威胁要报
复。
尽管建立了以法国与德国为轴心的欧元,即便就英国今后加入欧元,但欧盟内部25国
(过几年还要扩大)的差异,要整合好还需时日,至少要10-15年时间。所以,欧元能
真正能挑战美元霸主的地位,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
与德国一样,法国没有敌人。如果非说法国受到威胁,那就是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为
什么要建立统一的欧洲,就是为了抗衡美国,实质上就是为了抗衡美元。
法德两国的联合,尽管不能抗衡美国,但他们把希望投向了中国。中国的强大,对法德
两国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中国越强大,他们可得到更大的市场,其次,中国
越强大,又多了一个抗衡美国的力量。法德两国竭力要出售武器给中国,不仅仅是商业
上的需要,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增强中国抗衡美国的力量。
再重复尼克松曾经说过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俄罗斯,这个前苏联帝国的继承者,到1991年为止的100多年来,在世界事上始终能发
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今天的俄罗斯,特别是叶立钦最后时刻的俄罗斯,从来就没有
那么窝囊过。
苏联帝国,戈尔巴乔夫时代,人均GDP大概在1万美元左右,按理说也算是个中等发达国
家的水平。可是,苏联的国力,大部分消耗在对外扩张上,每年大约将国民生产总值的
20-30%用在军事上;为了控制东欧朝鲜古巴等国,每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所以,苏联
人民的生活水平远低于中等发达的国家。加之苏联官员的腐败,苏联人民早就对苏联共
产党政权失去了信心,叶立钦就是利用苏联人民的愿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政权。
可惜,叶立钦太幼稚了。叶立钦大概认为,东方阵营与西方阵营的斗争,只不过是共产
党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斗争而已;俄罗斯今天放弃了共产主义,实行了民主,所以,俄罗
斯也就成为西方阵营的一员了,是美国的朋友了;所以,西方国家应该对俄罗斯进行援
助,让俄罗斯人也富裕起来。
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为了得到像二战后美国的马锡尔式的援助,叶立钦带着编制的数
百亿美元的受援计划访问了美国;为了讨好美国,在美国国会上向美国国会议员宣称,
决不让共产主义在俄罗斯复活。美国的国会议员听了叶立钦的报告,给予了热烈的鼓
掌,他们说:“俄罗斯不仅仅只应该拥有民主,还应该拥有面包。”言中之意,俄罗斯
理应得到美国的援助。
当年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实行了马锡尔计划,让西欧经济迅速复苏,其目的是为
了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帝国。叶立钦想让美国再搞一个马锡尔计划,让俄罗
斯富裕起来,美国会吗?美国这么去做,又为了什么呢?所以,一直到叶立钦离任前,
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得到美国的巨额援助。
1992年元旦,叶立钦推行了西方阵营给开的“休克疗法”的经济药方,想让俄罗斯跑步
进入资本主义。叶立钦想,我全盘接收了西方阵营的“休克疗法”,万一在经济改革中
有什么困难,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会伸出手帮助他。然而,结果又是如何呢?
1992年,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突然进入资本主义,整个社会根本就无法适应,物价上涨,
国民经济迅速地下降,当年的GDP大概下降了15%左右;1993年-1994年两年的GDP,大概
又每年下降10%以上。换言之,俄罗斯的GDP,在3年中大约下降了一半,俄罗斯有一半
人生活水平大概倒退了30年,就在三年里,国有资产被少数人给瓜分了。到1995年,俄
罗斯的GDP,按美元计算,已经降到了人均2240美元的地步,只有前苏联时代的25%;实
际生活水平,比起前苏联时代下降了50%左右;前苏联时代,90%的俄罗斯人生活贫富差
别不大,而1995年时的俄罗斯人,至少有30%的困难民众,其实际生活水平,比起前苏
联时代至少下降了70%。
就在这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美国政府伸出手来援助了吗,根本没有。其实,美国政府
在幸灾乐祸,当时的克林顿总统也许在想,俄罗斯的经济要是再下跌70-80%,也许会用
放弃核武器来向美国乞讨。
1996年-1997年,俄罗斯经济稍微有了点起色,卢布的汇率有所上升,1997年的GDP按美
元计算上升到人均2680美元;好景不长,1998年金融界危机袭击了俄罗斯,金融大鳄索
罗斯在俄罗斯的债券投资大约也亏了20亿美元,俄罗斯又进入了经济衰退,到2000年俄
罗斯GDP按美元计算下降到了人均才1660美元。俄罗斯终于彻底默默地倒下了。叶立钦
也终于回天无术,于1999年12月31日将政权交给了普京。
就在叶立钦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人做了些什么?首先要进行北约东扩,其次,在1999
年轰炸了俄罗斯的天然盟友,共同信仰大正教的南斯拉夫。
离任的叶立钦在想什么呢?也许在想,俄罗斯已经成为了民主的一员,是美国人的朋
友,美国人为何不仅不来帮助俄罗斯反而落井下石呢?美国人为何这样地玩我叶立钦呢
?
也许叶立钦会终于明白过来了,美国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一个强大军事敌手——
前苏联与他的继承者俄罗斯;至于俄罗斯是不是个民主国家,对美国人来说,好像并不
那么重要。
当年日本NHK记者采访戈尔巴乔夫时,戈尔巴乔夫说,俄罗斯之所以会败落到这个地
步,是叶立钦太天真了,上了美国人的当,美国人没有去兑现他们承诺。叶立钦也许是
太天真了,可戈尔巴乔夫又如何呢?
普京的俄罗斯
普京,这位前克格勃官员,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他接受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俄罗斯。当
年的俄罗斯外汇储备只剩下了120亿美元,对于高达近千亿美元的外债来讲,这么一点
外汇储备只是杯水车薪罢了。经过普京努力奋斗,2000年俄罗斯的GDP增长了10%,可由
于卢布汇率的下跌,按美元计算GDP下降到苏解体以来的最底谷,人均才1660美元。在
西方八国峰会上, 普京力图保持大国的风范,有时还对一些国际事务发表一些独自的看
法,可又怎么样了呢,最多像个花瓶一样。刻薄的意大利总理曾经甚至说,俄罗斯只不
过是在幻想中还在做他的大国梦。
也许好运在伴随着普京,“9.11”以后,石油价格开始涨价,盛产石油的俄罗斯国家财
政因此而一举摆脱了困境。到2002年年末,俄罗斯的不仅开始偿还外债,还有了478亿
美元,卢布汇率也在稳步上升。
就在俄罗斯的经济稳步复苏,财政的状况日益好转时,小布什要执意攻打伊拉克,并公
开谴责石油输出国组织(OPC)操纵油价,说石油价格应该是13美元1桶,说要让伊拉克
每天生产800万桶石油,取代沙特。普京非常清楚地知道,俄罗斯开采每桶石油的成本
大约在10美元或更高,加之运往国际市场的费用,可能每桶的石油的成本就达到了13美
元,假如美国真的控制了伊拉克石油,使伊拉克每天生产出800万桶石油,世界每桶石
油价格,就是超过13美元,也不会超过20美元,这对俄罗斯来讲,就算不是灭顶之灾,
也会让俄罗斯被打进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说不准美国还踩上一只脚。布什又是
如何想的呢?或许认为,俄罗斯到了那一步,只能向美国低头认罪了,说不定还会交出
核武器呢。
美国如此之恶毒,也许戈尔巴乔夫与叶立钦都没想到吧。普京早就洞察了美国的阴谋诡
计,于是就联合法德两国,为阻止美国攻打伊拉克,进行了殊死努力。毕竟美国太强大
了,谁也阻止不了布什这个牛仔美国总统。
也许好运的确是终究要伴随着普京。美国在2003年拿下伊拉克后,石油价格非但没有下
跌,反而突破了历史最高点,今年的一段时间,石油价格更是超过了42美元一桶,俄罗
斯因此而发了大财。正可说是事与愿违,美国人打伊拉克,越打石油价格越高。
今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突破了每天900万桶,出口600万桶以上,假如每桶石油比正常价
格(25美元)高出10美元,俄罗斯一天将多收入6000万美元,一年就要多收入的200亿
美元。前些时候,每桶原油超过40美元,每桶石油比正常价格(25美元)高出了15美
元,俄罗斯出口2个月的石油,就赚回了往年1年的利润。
普京担任总统后,GDP连续4年取得了增长,4年增长分别为10%,5.1%,4.7%,7.3%。特
别是2003年,国民平均收入增加了10%以上,不仅偿还了到期的170多亿美元的外债,外
汇储备(2004年2月)还增加到了880亿美元(是叶立钦离任时的7.3倍多),卢布的汇率
也迅速地提升,人均GDP达到2992美元大关(世界银行数据)。可以说,俄罗斯已经基本
上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
基辛格博士在克林顿时代,曾批评过美国政府,原话我记不清楚了,意思是:[美国政
府在俄罗斯经济困难时期表现的太刻薄了,还趁机过分地打压了俄罗斯,大大刺伤了俄
罗斯的自尊心。别忘记,俄罗斯拥有将美国毁灭100次的核武能力,一旦俄罗斯的经济
恢复了,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以及核扩散谈判中,美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换言之,基
辛格博士批评克林顿将天真的叶立钦玩的太过分了。
这个拉链不紧的克林顿怎么会在乎将来呢,如果是莱温斯基吹风的话,也许他会听。克
林顿终于将叶立钦玩倒了;小布什想模仿克林顿的做法来玩一下普京,看来还是嫩着
点。
里根葬礼时,90%的年长的俄罗斯人对里根是耿耿于怀,俄罗斯人民永远不会美国人给
他们带来的耻辱。
尽管俄罗斯不可能在经济上单独挑战美国,但俄罗斯的石油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去
年,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到1欧元=1.1美元时(2000年10月,1欧元=0.82美元),普京
曾经呼吁石油以欧元来计价,可石油输出国没人敢响应,终是孤掌难鸣。
但是,哪一天要是美元帝国摇摇欲坠时,俄罗斯将会尽全力来推倒它,也会让美国人尝
一下帝国大厦倒塌的滋味。
沙特,在世界上以“石油王国”而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截止2001年,沙
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
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5亿吨,去年的石油收入约800多亿美元。按
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特的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
沙特的石油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依从美国,以换取美国对沙
特的保护,但有时为了本国的利益,也会做出让美国非常窝火的事。
推倒苏联——这个帝国大厦,沙特是立了首功。当年里根政府为了打击苏联的经济,伙
同英国等国,让沙特的外汇储备从比利时法朗换成英镑,再联手在外汇市场上购入英
镑,并抛出比利时法朗,强行让英镑对比利时法朗大幅升值,然后再让沙特购回比利时
法朗。就这么一去一来,沙特的外汇储备赚取了100多亿美元。随后,沙特便听从美国
人的指示,大幅提高石油产量,将每桶石油价格从30美元打压到20美元以下,沉重打击
了苏联的经济。不过,那帮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小兄弟们也因此遭了大殃,因为他们没倒
外汇储备。
不过,沙特与美国也玩了二次大牌。
1.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暴发,沙特带领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实行了石油禁运,并以次契机将石油价格大幅提高,2个
月内使石油价格升到原来的4倍,每桶石油从3美元上升到12美元。其实,石油价格的大
幅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尼克松总统宣布了停止了美元与黄金的交换制度,导致美
元大幅的贬值。然而,这次石油价格大幅提高,造成了世界经济的衰退。
2.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上台的霍梅尼精神领袖威胁要停止
石油出口,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趁机推波助澜地将每桶石油从13美
元提升到了34美元,沉重打击了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车耗油大),日本汽车因耗油少
而一举占领了大片的美国汽车市场。其实伊朗的石油出口只占世界的5%,只要沙特等国
增长一下石油便可应付过去,可沙特也是趁火打劫,至今美国都耿耿于怀。
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362亿吨,远景至少也有500-700吨亿石油储量,以每吨100美
元计算(今年每吨超过250美元),石油财富就超过了5万亿美元,够沙特王室再延续个
5代国王也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所以,富贵的沙特,习惯上用钱来买周边的平安。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由于过激的行动,导致伊朗政府的内外交困,野心勃勃的
萨达姆趁机发动了两伊战争想占领伊朗的战略要地。当时的沙特,害怕伊朗的伊斯兰革
命蔓延到其它王国,于是就出钱支持了萨达姆。
因两伊战争而大伤元气的萨达姆突然袭击占领了科威特,导致了第一次海岸战争的暴
发。沙特王室为来让美国长期保护他们,不仅出了近百亿美元的军费给美国打伊拉克,
还让美军在沙特建立了军事基地。
然而,这位忠实美国50多年的沙特王室,“9.11”与第二次海岸战争终于让沙特与美国
的关系终于走到了尽头。
“9.11”让数千名美国人在本土遭恐怖袭击而丧身,这对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个大耻辱,
当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也没在美国本土。后来,美国人又发现,恐怖袭击不仅与大量
的沙特人有关;而且,沙特王室为了不让拉登袭击沙特,作为交易,还向拉登提供了数
亿美元的资金。“9.11”受害者的家属,终于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沙特王室赔偿上万
亿美元,并要求冻结沙特王室的资产。沙特王室在美国大概有4,000-6,000亿美元的资
产,他们被美国人愤怒给吓坏了,很快就将几乎所以的资产转移到了欧洲。
更让沙特王室对美国寒心的是,第二次海岸战争前,美国对沙特王室的赤裸裸的威胁。
美国要攻打伊拉克,必然要使用在沙特的军事基地。可沙特就是不肯让美军从沙特的军
事基地去攻击伊拉克。因为,如果同意美军使用在沙特的军事基地攻击伊拉克,沙特肯
定会被基地组织袭击。此时此刻,美国根本就不顾几十年来,沙特王室一直追随美国的
友情;小布什也根本就不顾沙特王室与他老
英国史上所有的经济危机包括现在的
近年来,我国油价在不断上涨,成品油的价格越来越高,导致我国的石油市场发展受限,那么中国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国内税率很高国内汽油税率很高,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根据相关数据,消费税占26.81%,增值税占14.53%,城建税占2.89%其余为企业所得税等。所有税收加在一起,汽油税高达48.05%,而汽油的实际成本价只有51.95%。在美国,虽然各州的税收不同,但几乎是中国的三分之一。2、美元贬值2008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存在。2008年一升汽油只要6.3元,现在不可能了,买同样的一升汽油需要更多的钱。与此同时,美元一直在贬值,而人民币却在升值,这也是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原因之一3、国际油价不等于市场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对后期油价有影响,对当前油价没有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买家是“三桶油”,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所以美国的购买价格比我们便宜得多,所以销售价格更低,汽油的零售价格由原油成本、炼油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进口环节成本、政府税费等组成。4、精炼水平低原油需要提炼,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损耗。国内原油炼制损失很大,国内汽油炼制水平的精炼油率只有60%。因为缺乏先进的炼油技术,如果有先进的技术,100L的原油至少可以得到80L的汽油,而按照目前国内的炼油水平,只能得到60L,所以油价自然高。中国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了解后,那中国油价受什么因素影响?1、国际油价。国际油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国油价的变化,国内油价的调整机制遵循国际油价2、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3、宏观经济。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将影响国际油价,当经济繁荣时,需求会增加,油价也会上涨。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弱,油价就会下跌。
福特历史是怎样的?
这个我还真知道,等我慢慢写哈,俺正好研究的,保证全网你都找不到。
1636年 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 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
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英国纺织业发展 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 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6年—1809年
好景持续了12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1810年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霜的打击。
繁荣期 1815年
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
繁荣期 1824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供大于求 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 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繁荣期 1843年—1845年
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
第九次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
繁荣期 1851年—1854年 1855年—1856年
第十次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事实上,早在18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英印贸易逆差在18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
繁荣期 1865年—1872年
从1865年到1873 年,美国铁路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在英国筹集的资金约占一半。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给英国重工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使英国经济走出危机。从1868年至1873年,英国钢铁出口值增加一倍多,从1760万英镑增加到 3770万英镑,煤出口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1320万英镑, 1871年德国战败法国,获得法国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大量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大量投资重工业,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 1873年—1879年
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引发了第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金融市场的一片恐慌,铁路股票纷纷下挫。1873年9月,美国最殷实银行之一的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因铁路投机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这次危机主要是重工业危机,轻纺工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各国皆然。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繁荣期 1879年—1881年
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经济优势转变成政治优势了。历史是相信强权的经济上的优势才能有保障。从1879年到1883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0%,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则增加了一倍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1882年—1883年
1882年,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铁路投资骤然萎缩。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英国经济早在1882年就开始下降,美国铁路退潮后,危机加深了。危机期间,钢产量第一次下降,达15.9%,棉花消费量缩减了19.7%,造船业下降最严重,达62.8%。1882年失业率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达10.2%。法国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1882年联合总银行,里昂和罗尔银行倒闭,震惊全国。同年企业倒闭达7000多起。从1884年到1886年,破产企业数和失业人数都进一步增长。从1882年到1885年,进出口连续几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进口共下降15.2%。煤、铁的产量,棉花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繁荣期 1886年—1889年
1886年以后,铁路建设再一次高涨。从1885年到1892年,全世界修筑的铁路线达19万公里,是上次高潮的近一倍。其中美国就修筑铁路 7.5万公里,比上次高潮多一半。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形成一个又一个新产业。但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 1890年—1893年
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从1890年到1891年,破产事件约1.5万起,铁路建筑规模缩减了60%。适逢农业歉收,危机更加严重。美国从1893年1月到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 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44%,纺织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6%。
繁荣期 1894年—1899年
德国经济于1893年开始复苏,美国于1895年回暖。1892年至1893年宫起,是俄国一次高涨,从1890年到1900年,俄国铺设了22600公里的铁路。外国资本涌入俄国迅速而持续的扩张,导致经济的繁荣。美国钢材价格的不断下降,使一切钢制品,如机器、工具、铁轨、桥梁、机车、轮船等的需求都迅速扩张,从而带动了国内新一轮经济繁荣。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 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
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 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繁荣期 1905年—1906年
1905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危机并迅速转入高涨。带动这一轮高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铁路和重工业建设。1905年至1907年,美国建成了25000公里铁路,使用了860万吨钢轨,生产了2万台蒸汽机车和69万节车厢。这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崛起,如电力、汽车、化学等。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这一轮高涨的新建生产能力大部分都是在 1906年到1907年建成投产的,由此带动原材料价格的飞涨。1907年铁的最低价比1901到1905年间的最低价上涨了39.2%,铜价上涨了一倍,铅价上涨了92%。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7年-1908年
1907年到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负债达 3.56亿美元,大多数银行则停止支付现金。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以月度数字计算,钢产量下降近60%,生铁38%,机车69%,货车车厢75%,新建铁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英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德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轻工业损失也不小。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 黑色金属的价格竟提高了14% 法国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
繁荣期 1909年—1912年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
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计划经济,危机遂告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繁荣期 1923年—1926年 1927年—1928年
1920年坎宫-1921年离宫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30年代大萧条: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 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於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繁荣期: 1934年—193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48年—1949年
1948年8月开始至1949年10月结束。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下降了10.1%,失业率达到7.9%,道? 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3.3%。这次危机是由战争时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暂时缩小的矛盾造成的,危机导致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2年—1974年
发生在1973年前后。当时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冲到11.65美元/桶,造成美国经济滞胀。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从1972年的117.44点跌至1974年的69.72点 跌幅达40%;日经225指数也从1972年的5236点下跌到1974年的37点,下跌了29%。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3年—197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70年代滞胀经济危机 发生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 197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97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繁荣期 1977年—1978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年—1981年
发生于1979年至1981年。当时,国际油价从20美元以下飙升至39美元/桶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7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197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79年7月从英国开始, 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9-1982年危机期间, 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 一般都达三年之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日(4.1%), 法(7.4%)外, 其他大国都在11.8%-22%之间; 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 失业人数共达3200万人, 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 物价持续上涨, 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而利率居高不下, 英国一度优惠率高达21.5%, 通货膨涨率和高利率率均创战后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萎缩, 国际债务危机加深;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要求延付债务国家1980年只有6国, 1982年增加到40国.
繁荣期 1983年—1989年
1983-1990年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80年代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西方世界经济一度回升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1990年爆发了海湾战争,当时国际油价从20美元/桶左右飙升至42美元/桶。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十次经济危机 1990年—1992年
90年代初经济危机 1990年7月起, 美国首开危机记录, 很快波及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直到1992年底, 美国才走出低谷, 而西欧、日本等国仍蒙受严重阴影 1991年和1992年, 西方经济仅分别增长0.7%和1.5%。即使走出底谷较早的美国, 自1991年3月到1992年12月, 经济增长只是2%的年率。1991年, 西欧国家破产企业高达17.9万家,1992年增加到22.2万家; 1992年西方国家失业人数达3000万人, 西欧失业率1992年为9.4%、在危机期间, 财政赤字和外债大幅度增加 欧共体国家的债务则高达3.8万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62%。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1981年—1982年
1981年,危机从墨西哥开始。其到期的公共债务本息达到268.3亿美元,墨西哥无力支付本息,要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 支付,但是遭到拒绝。政府不得不在1982年夏宣布无限期关闭兑汇市场,暂停偿付 外债等措施,从此爆发了债务危机。其后,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也相继告急。如果拉美国家 发生倒帐,作为债主的西方几百家大银行将不堪设想。
1990年以来,世界先后发生多次经济危机:美国1987年危机 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
美国1987年危机 1987年—1992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道指当天狂跌508点,日跌幅达22.61%,道指从前日收市的2246.74点跌至1738.74点收盘。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来的第二高。美国爆发的这一“股灾”,也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这次危机经历约两年半的始发阶段(即1987年10月至1990年初),再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1990年),又经历了历史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共历时五年又三个季度。
日本房产泡沫 1990年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995年
亚州金融危机 1997年—1998年
互联网泡沫危机 2000年—2001年
回顾三百年世界经济历史 迄今为止出现的以滞胀为特征(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的严重世界性经济 分别是1973年至1975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9年至1982年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一般来说,出现经济危机时市场需求减少,消费低迷,导致物价指数下降,CPI降低,高速通货膨胀的现象不会出现,除非某些特殊因素 比如战争 滥发货币等。
像这种靠年代内驱力带动的高膨胀率 在繁荣期通过工资福利的提高带动的旺盛需求来消化,通胀造成的货币贬值还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的提高来抵消 但是危机年代里碰上高通胀的问题,情况就变得尤其恶劣,百业萧条,原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大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面临停工半停工破产倒闭的危险,失业率大幅上升,工作没有保障,工资会福利会缩水减少,而且手中的钱因通胀而变得不值钱。捂紧钱袋子不敢消费,除了基本的生活花销外,其他的消费市场必定萎靡,进一步加剧了萧条。
为什么会在这两个经济危机年代出现高物价高膨胀的现象,通过年代的相关性规律性就很容易解释得通,物价该涨的年代必涨,该跌的年代必跌。大道致简的道理,正如三百年世界经济的繁荣 衰退往返循环一样,有高峰就有低谷,并且按照预定好的年代执行,该涨就涨,该跌就跌。正如调好的闹钟,到了那个点比必被激发敲响。
两次滞胀经济危机现象引起世界各地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讨论和争执,经济学界和史学界迄今众说纷纭,试图解释和解决胀涨危机现象,“正如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医生现在能够告诉你根治癌症的办法, 对停滞膨胀这个现代病症, 经济专家们现在也没有能够就一种令人满意的医治办法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的对策都有很大的争议, 而且许多对策产生的副作用比病症本身还要糟糕” 保罗?萨缪尔逊在他的<>中如是说。国内学术界对滞胀的讨论, 迄今仍在继续。除了对它的内含和实质各持己见外在原因的探讨方面, 经济学界主要的看法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产物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论等。史学界还有滞胀新规律说。
用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就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73年—197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高失业率 通过年代相关性可以看出经济衰退 工业产值大幅下降 造成大量失业 是1973年到1974年下行内驱力带动下降的 而高物价高通胀率是通过1974年到1975年上升内驱力拉动带高的,
在经济滞胀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1973-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英国开始, 扩及美国、西欧和日本。在这期间,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了8.1%, 其中钢下降14.5%, 小汽车下降了18.6%; 企业破产严重, 最初两年内西方十国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倒闭12万多家; 股市行情惨跌,英国高达52%, 超过了三十年代大危机水平; 固定资本投资减少,房屋建筑投资下跌更惨;失业人数剧增, 1975年全失业人数达1,500~1,800万人;物价继续上涨。1974~1975年间, 消费物价指数上涨联邦德国为11.1%, 英国则高达43.9%。由于滞胀的加剧、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 和中东石油战对发达国家的打击,都使1973-1975年危机比起战后至70年代前的西方经济危机要严重得多。197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产品大量过剩,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97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7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高失业率 ,经济发展停滞下滑则是由1980年到1981年下行内驱力直接导致的,高物价高膨胀是由1979年至1980年和1981年到1982的上升内驱力带动攀高的,由内驱力规律看出1981年到1982年的上升能量不如1979年到1980年上升能量大,况且随后的1983年的内驱力势必会把高物价高膨胀拉下来。
1979-1982年,在西方世界发生了更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于1979年7月从英国开始, 接着波及欧美大陆和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79-1982年危机期间, 危机时间之长创战后新记录, 一般都达三年之久;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除日(4.1%), 法(7.4%)外, 其他大国都在11.8%-22%之间; 企业倒闭率和失业率均创战后新记录, 失业人数共达3200万人, 美国失业比例高达11%以上; 物价持续上涨, 消费物价年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而利率居高不下, 英国一度优惠率高达21.5%, 通货膨涨率和高利率率均创战后历史最高水平; 世界贸易萎缩, 国际债务危机加深; 使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要求延付债务国家1980年只有6国, 1982年增加到40国。
福特汽车创始人为亨利·福特。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生于密歇根州格林费尔德城。父母是爱尔兰移民,在兄弟6人中亨利排行第一。亨利·福特通过自学成为一名蒸汽机技术师,1887年进底特律爱迪生电灯公司当技术员,后升为总工程师。他潜心设计汽车,1896年试制成一辆二汽缸气冷式四马力汽车。1898年亨利辞职,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公司,但只生产了25辆汽车后便于1900年破产。
903年,亨利·福特与11位其他投资者用2.8万美元的资金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他新设计的车只用39.4秒就开过了一英里,当时的一个著名的赛车运动员将这辆车命名为福特999型,并带着它周游美国。这样一来福特在美国就出名了。福特汽车成立后仅几个星期,便向加拿大的一位客户售出了一部A型汽车。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同年,福特公司在法国巴黎建立了第一个海外销售机构。
1911年,福特汽车在北美以外的第一家工厂在英格兰罗彻斯特落成。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记录。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将这一段经济和社会历史称为福特主义。
1914年亨利.福特首创了工人日工资5美元/8小时的标准(当时是2.34美元/9小时),通过加薪打造一个富足的产业工人阶层,进而使得他们有能力去购买从福特流水线上出产的T型车,造就了千千万万的有车阶级,使T型车的足迹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亨利·福特被尊称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同时,劳动力的流动率大大降低,福特的工人们开始以在福特工作为荣。5美元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找工作的人在福特公司门前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队,更令福特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被吸收进厂。亨利·福特所创造的“福特主义”在大制造工业体系内创造了革命性的劳资关系。可见,企业真正强大的是它的员工,而不是它的机器。
1918年1月4日,福特开始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城市迪尔伯恩建造一座能够自给自足的汽车城——荣格(Rouge)工厂,这座古老工厂因坐落在荣格河(底特律河的分支)边而得名。福特荣格工厂占地面积384公顷,在上世纪30年代,在这里工作的人数曾达10万之众。为此,工厂内还专门设立了医院、消防队,并配备了警察。福特的很多经典车型,如雷鸟、野马、F-150等都出自该工厂。福特最初的目标是力争从原材料到整车下线全部都由荣格工厂完成,而不依靠供应商,为此在工厂内设立了炼钢厂、轮胎厂、玻璃厂,甚至还有生产汽车塑料件的大豆转化厂等,但实际上,荣格工厂的供应商从来没有少于600家。
1919年1月1日,亨利·福特的儿子埃德塞尔·福特接替亨利·福特任公司总裁。在埃德塞尔·福特接管公司期间,模仿了通用公司的运作流程,开设了福特的车式设计部门,使得福特汽车式样变得更加的多样化。
1922年福特汽车公司以800万美金收购了林肯品牌,并由此进入豪华车市场。林肯是福特汽车公司拥有的第二个品牌,在1907年由亨利·利兰(HenryLeland)先生创立,由于林肯车杰出的性能,高雅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舒适,它一直是美国车舒适和豪华的象征。林肯车也是第一个以美国总统的名字命名,为总统生产的汽车。自1939年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以来,它一直被选为总统用车。
1925年,福特日本公司成立,还与横滨造船厂达成协议,租用海滨一块区域的钢板棚屋来组装T型车。在1925-1926年内,福特汽车共出口了16689台T型车到日本,远超其它美国汽车公司。
1927年,福特公司开始在荣格工厂生产,同时停止了T型车的生产,推出了全新车型,并重新启用A型车作为代号。它的设计师是亨利·福特的儿子埃德赛尔。这辆车工艺精湛、性能卓越、外形美观,并且提供给顾客多种颜色选择。福特A型车可能没有T型车那样在汽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该车相对它的前辈动力更加强劲有力,配置更加豪华,更具特色,装配转速更高的发动机、四轮制动、转向助力。在随后的几年里,其销量突破约500万辆。A型车使福特从雪佛兰手中重新夺回了汽车销售量的头把交椅。
1932年3月9日,福特公司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铸造出整体V8发动机缸体的公司。
1935年,福特开创了水星(Mercury)品牌,填补了福特产品和高档林肯产品间的市场空缺。
1943年5月26日,埃德塞尔·福特去世,年仅49岁。1943年6月1日,亨利·福特重新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
1945年9月21日,埃德塞尔·福特的儿子亨利·福特二世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
1948年1月16日,福特公司生产了第一部F系列皮卡,这在汽车史上是最成功的汽车系列。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卡车制造商,早在1900年,亨利·福特制造的第3辆汽车就是一部卡车。1917年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卡车底盘,这是第一种专门为卡车设计的底盘。此后,福特一直没有停止对卡车的开发和设计。到2002年底,F系列的累计销量已达到2,750万辆,超过了福特的T型车和大众的甲壳虫汽车,成为汽车史上最畅销的车型。
1954年2月20日,小型运动车雷鸟在底特律汽车展上登台亮相,雷鸟是福特公司第一款私人豪华轿车,1955年首次投入商业化生产。雷鸟很快就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推向市场后,十天内的订单就超过3,500份,其销量远远超过了雪佛兰。
1955年,福特公司打破了以前所有的销售记录,亨利·福特二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市场风云人物。
1956年1月17日,福特第一批普通股票出售。
1959年8月20日,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成立。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
19年,福特野马在纽约世界博览会首次亮相。全球的观众目睹了汽车革命的来临。此时正值战后生育高峰期的一代刚刚进入购车的年龄,他们希望自己的车与众不同,野马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历经几十年的锤炼,野马成就了一种偶像式的地位,成为一个能激发人们的好胜心的传奇。
1967年6月14日,福特欧洲公司建立,使福特在欧洲和非洲的汽车在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上形成了一个整体。
1970年8月17日,福特亚太汽车业务部建立。
1978年11月,福特公司设立中国事务办公室,以探求在中国成立一家生产重型卡车合资企业的可能性。
1979年中,福特向中国出售了750辆F系列卡车。这是自1949年以来美国汽车第一次销售到中国来。
1979年福特购买了马自达25%的股份,1996年继续将拥有的股份扩大到33.4%,是马自达最大的股东。马自达生产的轿车、跑车和商用车畅销日本和欧美地区。在日本和国际汽车界,马自达素有技术的马自达称谓,因为马自达的汽车设计一向领先潮流、揭示时尚。
1987年12月30日,福特获得赫兹(Hertz)汽车租赁公司股权。在1994年,赫兹公司成为福特全资子公司。
1989年12月1日,福特收购捷豹汽车(Jaguar)。投入重金振兴这一英国名贵轿车品牌,终于使捷豹的年产销量突破10万辆。
1994年,阿斯顿马丁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福特除了为其提供财务保障外,还向它提供福特在世界各地的技术、制造和供应系统,以及支持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阿斯顿马丁由莱昂内尔·马丁和罗伯特·班于1914年共同组建。其品牌一直是造型别致、精工细作、性能卓越的运动跑车的代名词,它在汽车市场上和车主的心中始终占有特殊的位置。在近一百多年的品牌经营过程中,公司几经易手,总产量只有16,000辆车,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将近其总量四分之三的阿斯顿马丁在使用中。
1995年8月,福特公司以4000万美元购买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发B股,占总股本20%的股权。
1999年1月1日,亨利·福特的曾孙比尔·福特任职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
1999年1月28日,福特公司购买了沃尔沃全球轿车业务。
2000年6月30日,从宝马汽车集团正式购得路虎公司的所有权。
2001年4月25日,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长安福特投产的首辆轿车——福特嘉年华于2003年1月18日正式下线。
20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庆祝百年华诞。
2008年,印度塔塔集团从福特手中以23亿美元收购了捷豹、路虎品牌。同年,福特汽车抛售马自达26.8%的股份。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汽车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Volvo)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2011年,2011款福克斯上市之后,仅1月创造了近2万台的单月销量历史最高纪录,2011年1-10月突破15万,达156217台,较去年同期增长13%。
2017年,NavigantResearch最新发布的一份自动驾驶领域实力报告显示,福特汽车排名第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