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原油价格_2011年原油
1.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2.2011年有关经济的时事政治?
3.世界石油价格趋势?
4.2011中国通货膨胀那么厉害,国家有什么措施出台吗
5.中国2011年-2020年的发展趋势。拜托了各位 谢谢
6.中石油上半年巨亏300亿,中石油为何每年都赔钱?
全球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进一步发酵、地缘政治持续恶化等笼罩全球市场,矿产品价格高位振荡下行。2012年,矿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振荡,略有下滑,整体水平比上年下降约一成。
(1)能源价格波动下调
原油 国内外原油价格呈“反N型”变化态势,国内油价比美国高20.5%。大庆油田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113.5美元/桶,同比增长2.9%;美国纽约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94.1美元/桶,同比下降0.7%。从月度来看,国内外油价均处于波动行态势。大庆月均价由1月的117.5美元/桶波动降至12月的由106.4美元/桶,纽约原油价格由1月的100.0美元/桶波动降至12月的87.9美元/桶(图2-37)。大庆原油价格持续高于纽约原油价格,且价差有拉大趋势,价差由1月的17.5%波动增至12月的21.1%。
图2-37 国内国际原油价走势
数据来源:国研网
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振荡上升。中美经济数据较好,尤其是伊朗与西方国家紧张关系不升级,欧盟达成第二轮救助希腊协议,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国际油价呈上行走势,纽约油价大幅上升至9个月最高。二季度,国际原油价格下滑明显。受疲软的全球经济数据、欧美部分国家讨论释储、欧佩克原油产量继续增长、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大增、美国就业状况弱于预期、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和美联储大幅调降经济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呈加速下行走势。三季度受中东紧张局势升级、欧债进一步发酵、欧美经济刺激政策预期增强、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北海原油供应下降、美国原油库存下滑和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导致原油供给紧张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四季度,受全球经济增长疲软,欧债危机持续,地缘政治加剧,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增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担忧,美国推出第四轮货币宽松政策(QE4),欧佩克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原油价格维持震荡走势。
煤 国内优质煤价呈先降后稳的变化态势。国内优质煤均价683元/吨,同比下降13.8%,从1月的752元/吨波动前行至5月的757元/吨,随后快速降至7月的621元/吨,之后稳定前行到12月的609元/吨(图2-38)。原煤价格自去年10月以来呈波动下降态势,尤其今年二季度下降更快,三季度出现止跌企稳现象,价格稳定在610元/吨左右。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强调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并督促尚未出台工作方案的省(自治区),要加快出台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通知下调全年煤炭预期目标,以加码煤价企稳。
图2-38 国内优质煤价格变化
(2)金属矿产品价格波动明显
铁矿石 铁矿石呈先降后升态势。进口铁矿石到岸均价128美元/吨,同比下降21.8%,由1月的136.4美元/吨波动降至10月的104.9美元/吨,之后回弹至12月的114.0美元/吨。国内河北铁矿石价格(66%粉矿)平均为7元/吨,同比下降29.3%;从月度看,由1月的1180元/吨波动降至9月的848元/吨,后微升至12月的872元/吨(图2-39)。
前三季度,铁矿石港口库存一直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的高位。由于钢材库存不断增长,钢厂方面对于港口铁矿石持观望态度,购买意愿不强,导致铁矿石压港现象严重,二季度以来,国内主要港口矿石库存均持续增加,并屡创库存新高,6月维持在9600万吨以上的水平。四季度,受国内经济好转的拉动,铁矿石库存连续下降,12月底降至8300万吨,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2-39 铁矿石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到岸价根据海关数据测算,河北粉矿价格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
铜 铜价呈波动前行态势。国内均价为5.72万元/吨,同比下降13.2%,年内基本在5.5~6.0万元/吨之间波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价平均为7933美元/吨,同比下降10.3%,年内价格在8000美元/吨上下波动,国内外差价仍保持在1000美元/吨以下(图2-40)。
从三月中旬至七月初铜价一直处于震荡下跌,到七月初达到今年国内铜价最低点;这是因为今年铜市场供大于求,加之下游需求乏力使市场保持弱势格局,令市场整体成交较差,二季度铜市走势较为疲软。进入9月份铜价呈现震荡上升趋势,除受外盘因素影响之外,还因前期铜价连续阴跌,铜基本确定底部支撑,再配合上当时时段内国外内消息凸显正面,促使铜价出现筑底反弹走势;在铜价上涨带动下,其他金属也相应提振走高,三季度铜市走势出现回暖迹象。紧接着,铜价经历10月份大幅下滑之后,在11月份迎来另一波行情,因我国国储再次开展有色金属收储,以及在11月中旬全球经济数据和希腊债务危机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四季度铜市行情转好,并再次验证了铜金融属性对价格的影响力。
铝 铝价稳中有降。国内均价为1.56万元/吨,同比下降7.1%;从月度来看,从1月的1.60万元/吨逐渐下调至12月的1.51万元/吨。伦敦金属市场铝现货价平均为2015美元/吨,同比下降15.6%,年内基本在2000美元/吨上下波动,其中8月出现1843美元/吨的全年最低位(图2-41)。
图2-40 国内国际铜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内价格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网,国际价格源于中国金属通报。
图2-41 国内国际铝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内价格源于北京有色多属网,国际价格原于中国金属通报。
金 国内外金价呈倒“W”形变化态势。国内金价平均为338.9元/克,同比增长3.4%,由1月的332.5元/克上扬至2月的354.5元/克,再下调至7月的327.0元/克,后升至9月的355.0元/克,四季度再次下调,12月为338.2元/克。同期,伦敦黄金黄金均价为1669美元/盎司,同比增长6.4%,年内变化与国内金价变化趋势一致(图2-42)。
图2-42 国内国际金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国内价格源于上海黄金,国际价格源于伦敦黄金属。
稀土 国内稀土价格大幅下跌。氧化铕年均价为7817元/千克,同比下降43.5%,由1月的13100元/千克连续降至12月的6312元/千克。氧化镝年均价为3958元/千克,同比下降42.6%,由1月的5803元/千克降至12月的2583元/千克,降幅超过一半。氧化铽年均价为6227元/千克,同比下降44.3%,由1月的10900元/千克降至12月的4643元/千克(图2-43)。
2012年稀土价格快速回落的原因:一是赣州地区恢复生产,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充足的货源,平抑了市场对供应的恐慌;二是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财政吃紧,财政支持大幅减弱,市场需求减少,更是降低了市场预期;三是全球经济再现不确定性,下游市场的需求出现阶段性下滑,市场对稀土原料需要增速减缓。四是国内资金面开始趋于紧张,资本成为稀缺物品,在稀土供应逐步恢复,市场价格回调,以及国家部委严打之下,资本开始大规模撤出稀土市场,也加速市场价格的下滑;五是美国及澳大利亚两个大型稀土项目已经完成量产规模,年底的供应量能达到国际市场尤其是轻稀土需求的50%左右,并在2013年实现全面量产,这降低了市场对中国稀土原料价格的预期,并有效地平抑了国际市场的价格,客观上也降低了国内稀土市场的价格。
图2-43 中国重要稀土产品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稀土价格网。
专栏11 首发《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为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稀土行业的了解,2012年6月20日,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这是国内首次发布与稀土有关的白皮书,内容涵盖稀土现状、发展目标、技术进步、出口政策等多项内容。
1.我国稀土行业为全球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稀土的公平贸易。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2.我国为全球稀土供应付出了巨大代价
——过度开发。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开回收率不到50%,包头稀土矿选利用率仅10%。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稀土开、选冶、分离存在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酸化,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轻稀土矿在冶炼、分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高浓度氨氮废水、放射性废渣等污染物。
——产业结构不合理。冶炼分离产能严重过剩。稀土材料及器件研发滞后,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稀土作为一个小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众多,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行业自律性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3.我国稀土行业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十分重视稀土行业的发展。2011年5月,院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保护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加强对稀土开、生产、流通、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统筹研究国家稀土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等重大问题;设立稀土办公室,协调提出稀土开、生产、储备、进出口等,院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管理工作。2012年4月,批准成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非金属矿产品价格稳中有降
钾 国产氯化钾全年均价为3076元/吨,与上年持平。从月度看,月均价呈逐步下降态势。从1月3100元/吨波动降至12月的2900元/吨,变化趋势与2011年相反(图2-44)。
图2-44 国产氧化钾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国研网。
水泥 水泥全年均价为359.0元/吨,同比下降6.2%。从月度看,呈先抑后扬态势,由1月的378.4元/吨波动降至9月的344.7元/吨,后上扬至12月的360.0元吨。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中国的油价调整通常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的。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油价经历了多次上涨和下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
1.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原油需求减少,油价大幅下跌。然而,随着经济复苏,油价在2009年开始回升。
2.2011年至2014年:这个时期,国际油价经历了大幅波动。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导致原油供应中断,推动油价上涨。但随后,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加上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油价在2014年大幅下跌。
3.2016年至2018年:在这段时间,油价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通过减产协议来稳定市场。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油价在2018年下半年再次下跌。
4.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油价在2020年暴跌。之后,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主要经济体复苏,油价开始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油价调整通常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的。因此,具体油价上涨的时间点可能会因市场情况而有所不同。为了了解最新的油价信息,建议关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调整通知以及相关媒体的报道。
2011年有关经济的时事政治?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
世界石油价格趋势?
4月上旬,布兰特原油价格超过126美元一桶,纽约的石油是113美元以上,我们国内的油价也正顺着这个潮流调高。正在调高过程当中,出了一个重大新闻,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是6年来第一次出现贸易赤字,贸易赤字并不严重,大概只有10亿美元。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不起眼的
事,其实一场史无前例的石油大战正在酝酿。如果事先不作防范,我们将像2008年的俄罗斯一样会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狙击,这是我最担心的。
两大担忧
近几年我们楼价涨,艺术品、奢侈品等等狂涨,这些东西的涨价看起来就是一个发烧的现象,它是一个表面现象,而驱动这些涨价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第一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危机。以奇瑞汽车为例,奇瑞做一台汽车才赚132元钱,这个危机是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而这也是一切泡沫的主要成因。第二就是拉动型经济。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之后,我们推出了包括4万亿、10大产业振兴方案在内的一些刺激经济的,成功地拉动了经济,可是我们的刺激却让外国人赚翻了天。比如说2003到2008年,我们总共投入2万亿元建设铁路,大概有2000亿元进入了外国人的腰包。由于这种拉动型经济,造成了对原材料的需求突然猛涨,这就暴露出了我们今天的重大的危机。为此印了73万亿元的货币,比美国还要多30%,结果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的实体经济与老百姓的资金没有好的投资管道,使得大量的资金去炒楼炒股买汽车买奢侈品买艺术品去了。
落井下石
当美国了解中国经济的软肋叫作制造业危机之后,借助我们2008年年底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的转变,通过石油战争把铁矿石、农产品等等一起拉起来。2010年我们总共进口了1352亿美元的石油,这是5年前的4倍。2010年我们总共进口了794亿美元的铁矿石,比5年前又是增长了4倍。最恐惧的是,2010年我们进口
的农产品总值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5年以前的13倍,平均我们每一个老百姓每一天要向国外购买1.38元的进口粮食。也就是说,在投资拉动情况下,占了太多的农地,结果,使得中国慢慢成为全世界很可能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这三项叫一般贸易项,就这三项,使得一般贸易逆差变成460亿美元。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它所做的是加工贸易,推出4万亿之前的中国经济是加工贸易型经济。比如说从国外进口100元钱的原材料,加工之后以120元出口卖给别人。这种加工费虽然不高,但是也可以生存,因此就会有20元钱的贸易顺差,所以我们中国每年都会有贸易盈余。
但是今天,这个石油战争本身已经不是拉抬石油价格这么简单了,而是拉抬石油价格之后跟着拉升有色金属、铁矿石、农药甚至天然橡胶。由于我们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大量的宝贵的和美元外汇,拱手让人流出中国,流到欧美各国的手中,而铜、石油这些涨价的结果,使得中国制造业危机更恶化,因为利润更低甚至都变成负的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楼市如此之火爆,为什么艺术品如此之火爆,甚至茅台酒也火爆,这一切就是石油战争的结果。
到底是谁决定石油价格,你以为是欧佩克产油国吗?俄罗斯吗?错了,是华尔街。铁矿石价格基本上是由波罗的海的运费指数和石油价格共同决定的,其他的有色金属基本上也和石油价格挂钩,这所有价格是国际金融炒家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炒家和欧美各国之间关系是你不可想象的。每一次价格上涨,都能够或多或少地看到各国的身影朦朦胧胧地在这个国际金融炒家背后,指挥他们炒作。他们对付中国就要用成本大战,也就是说在我们中国制造业极其困难的情况之下,通过石油战争拉抬所有大宗物资价格,进一步打击中国制造业。而且我们的投资拉动型经济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结果,让大量宝贵美元外汇流出去。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产生的贸易赤字是一个警告,因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O(∩_∩)O
2011中国通货膨胀那么厉害,国家有什么措施出台吗
图1-5 世界油价变化趋势图
如图1-5所示,20世纪50年代,中东首次出现了标价,即跨国石油公司在油田收购原油或者销售石油的价格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中东产油国将石油标价与矿区使用费和税收联系在一起。1960年欧佩克成立后,逐渐控制了石油产量,并逐步掌握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0—13年,油价从1.8美元/桶上升到3美元/桶。到13年为支持阿以战争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提高到5.11美元/桶,并且于14年油价迅速升至11.65美元/桶。18年伊朗革命爆发,1981年原油价格提高到36美元/桶,石油价格的飙升引起西方工业国家的恐慌。随着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油价在90年代逐渐回落,甚至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时跌至近10美元/桶。但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局势的相对紧张,油价快速上升,曾一度达到140美元/桶的高峰,直到2011年仍维持在100美元/桶左右。以高油价为重要标志的后石油时代得到确认。
中国2011年-2020年的发展趋势。拜托了各位 谢谢
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CPI;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心理预期
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对象。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文中尝试着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程度进行判断,分析了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我国的CPI上涨4.8%,这样的数据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通货膨胀呢?目前学术界占主流派别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是经济效率急剧提升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中国目前投资与消费同步增长、消费增幅大于投资增幅的背景下,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利益格局;目前较高的CPI指数对于中国目前经济形势是有利的。但是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而是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全面通货膨胀苗头已经显现,而不是有人所说的中国物价的结构性上涨。
1.从已发布的CPI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这种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已经形成。从2007年9月以来我国CPI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达6%以上。无论是从国内的情况来说,还是从全球市场的情况来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以上都是很高的。而且,2007年全年的CPI指数也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这都说明以物价的持续普遍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已经出现。 这一轮中国式的价格上涨是从房价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的。但是我国住房投资不计入CPI体系,所以在开始阶段这种价格上涨并未反映在CPI上。当这类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最后传到食品类消费品时,这种市场最为弱势的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意味着我国的全面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因为消费价格上涨刚性较强,在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各行业要求加价的氛围将越来越浓,这将推动各类商品价格陆续上涨,将会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表面上是种货币现象,其实际上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货膨胀是实体经济中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在货币层面的表现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GDP=C+I+C+NX,其中购G比例较小可以忽略,那么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C投资V和贸易顺差NX。首先,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 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而且从消费结构看,高档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汽车等奢侈品称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其次,从投资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熏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 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最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熏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出口制造业具有价格优势,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 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847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即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随着去年我国实际总需求的大幅增加,这种缺口逐步变大,导致了总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M2增速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2005年、2006年M2分别达到17.6%和16.9%,2007年增长16.7%,达到40.3万亿元。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在这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当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资产的现象?熏必然形成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从而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传到下游产品,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
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4.通货膨胀的形成受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不仅由供求关系决定,很大程度上高油价是一个金融问题。因为原油交易以美元结算,这几年美元持续贬值,油价中虚胖的成分很大。对中国而言,本来可以通过本币升值来对冲损失,比如油价从60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一桶,涨幅50%,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如果从8∶1升值到6∶1,那对中国而言油价就只涨了12.5%。问题在于,中国经济要靠出口拉动,本币弱势有利于出口,因此人民币不能升值过快,升值不到位,就得承担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比如高油价。高油价向下游传导,农机柴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上涨,增加了粮食的生产成本。
三、通货膨胀的潜在危害
1.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一方面是因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军,而收入越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越高,食品价格上涨对其损害程度就越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低收入者的消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熏消费品以必需品为主?穴这部分消费品往往缺乏价格弹性?雪,低收入者往往不能像高收入者那样通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抵御通货膨胀。 此轮通货膨胀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例如股市和楼市)迅速扩大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进而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不公平感;同时也刺激了居民对各类资产追逐的热情,这种投资热情进一步推动着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正在聚集,如果任由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必将危及社会稳定。 通货膨胀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了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造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综合运用财政、货币、产业和贸易等政策,标本兼治。
1.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基准利率的管理。 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 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的调节,使其价格保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中石油上半年巨亏300亿,中石油为何每年都赔钱?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
麻烦纳,谢谢!
中石油上半年巨亏300亿,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石油基本上年年处于亏损的状态。
在上个月27日的时候,中石油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的报告,根据报告显示,中石油上半年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滑22.3%,亏损高达299.83亿元,再创下最差半年报的新纪录。同时,在2020年上半年,中石油公司的经营支出为9350.88亿元,同比下降16.9%。其中,购、服务及其他支出为6271.88亿元,同比下降21.2%;员工费用(包括各类用工的工资、各类保险、住房公积金、培训费等附加费)为607.46亿元,同比下降6.6%;勘探费用为105.69亿元,同比下降13.8%;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为298.83亿元,同比下降8.6%。
事实上,在今年的上半年,中石油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资本支出方面都进行了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还是出现300亿的亏损。不过,对于中石油这样的财报,其实公众也是并不惊讶的,毕竟最近这些年中石油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300亿对于中石油这个庞然大物而言简直就是是“毛毛雨”,因为亏损已经成了常态化,股市里的“韭菜们”似乎是看不到发芽的希望了,然而这并不会改变其市场垄断的事实。
不过,既然亏损了,那就必然是有原因的,那么,中石油为何会亏损?
我们知道,在今年的上半年,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油价下降、需求萎缩,大幅冲击了石油行业的中下游业务,炼油和销售业务板块亏损严重。中石油也表示,在过去的半年里,中石油集团实现原油价格为39.02美元/桶,比2019年上半年的62.85美元/桶下降37.9%,剔除汇率影响,平均实现原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5.6%。尽管如此,由于需求的下跌,中石油的业绩还是非常难看,尤其是在分板块业绩上反应明显。从中石油的半年报上来看,在2020年上半年,炼油和销售业务板块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亏损,分别出现亏损105.40亿元和128.9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两个板块的亏损非常大,但是中石油的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03.51亿元,同时,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43.72亿元。
总结起来,中石油之所以会出现亏损,一是因为疫情原因,二是因为国家油价大幅下跌,三是因为天然气价格政策阶段性调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