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上涨汽车市场将面临什么局面?

2.经济学者张尧浠;什么是基准利率,它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2008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什么?

4.如何解读四月车市?专家们都凌乱了

油价下跌好吗_油价下跌后重新洗牌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变幻莫测、危机不断,其背后则是世界步入动荡多变的秩序重塑期,国际及地区秩序更替复杂、重塑艰难,各种矛盾亦随之叠加爆发。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机遇期”中的风险面有所上升。

第一,秩序之基呈现力量对比新分化。世界力量对比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大国间实力消长必然引发国际秩序重塑,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演进呈现新分化。

发达国家有升有降、分化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一枝独秀”,“一超”地位回稳。以页岩气、3D打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动力释放,加之力度空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奏效,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2.4%并向3%以上高位迈进,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强调“美国业已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对外,美汲取“盲目开战”教训,注重施展“巧实力”,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而是强调借助盟友伙伴、利用与制造地区矛盾、假手多边规则、“制人”而非“制于人”等。与美国“走强”形成鲜明反差:欧元区复苏严重乏力,乌克兰危机与中东大乱局严重恶化其安全环境,可谓内外交困、影响力下降;日本“安倍经济学”穷途末路,外交上坚持顽固右倾、挟美自重、与邻为恶,方向性错误加剧实力下滑。

新兴大国有喜有忧、分化明显。中印继续领衔新兴经济体增长,2014年分别增长7.4%和6.9%,当前中国改革正挺进纵深,印度改革步伐也显著提速。俄罗斯与巴西因遭遇内外困境,经济增速大幅下挫:俄因乌克兰危机几番受西方制裁,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更是令其雪上加霜,预计2015年俄经济将萎缩3%;巴西受制于外需低迷,陷入了衰退滞胀。

国际格局渐呈中、美“两枝竞秀”与“双引擎”态势。金融危机引发大国力量对比重新洗牌,中美成为GDP总量在10万亿美元之上的仅有的两国,世界多极化格局渐入中美齐头并进与各自引领的新阶段。

第二,秩序之争凸显三对大国矛盾。大国是国际秩序博弈的主体,大国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及地区秩序,当前大国博弈凸显三对矛盾。

新兴与西方大国两大“集群”竞逐国际秩序主导权。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继续发展,“金砖国家”成立开发银行,共同扩大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俄共同致力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另一方面,美国利用欧亚大陆两端地缘矛盾强化美欧、美日同盟,借助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把持国际体系主导权。

俄西矛盾激化,俄与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激烈角逐。美欧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爆发冷战后颇为罕见的大国对抗,俄西矛盾骤然升级被指形同“新冷战”。在此较量中美成为操控矛盾的实际受益者,欧盟与俄则是“双输”。与此同时尽管美欧总体一致对俄,但也存在分歧,尤其是在美德之间。

中美“竞合博弈”更趋复杂。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缩小,双方战略竞争更趋激烈。政府不甘受制于乌克兰危机与“伊斯兰国”,执着在亚太方向加大投入,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介入亚太海洋争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同盟体系及美印合作,力求“限制”中国崛起、维持其亚太主导权。

第三,三大地区秩序艰难重组。地区秩序是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地区秩序变革也是国际秩序重塑的重要内容,当前东欧、中东、亚太三大地缘战略正经历“板块”裂变重构。

乌克兰危机冲击冷战后欧洲秩序。乌克兰危机折射出西方与俄激烈角逐东欧及“后苏联空间”。由于西方一再挤压俄战略空间,美在2014年初再度导演乌“颜色革命”颠覆亚努科维奇政权,招致俄强烈反击,俄趁机兼并乌克里米亚,俄乌在乌东部问题上对抗加剧。

大乱局瓦解中东旧秩序。2011年中东大变局以来形势复杂严峻,诸多矛盾交织发酵,尤其是“伊斯兰国”趁乱崛起、跨境库尔德人走向联合等挑战中东国家间既有边界,地区秩序及“变天国家”的内部秩序重建艰难。

三方互动博弈加剧亚太秩序“代谢紊乱”。美国多管齐下竭力攫取地区主导权。中国主动塑造稳步扩大自身主动权。区内一些国家或“脚踩两条船”,或傍美制华,努力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四,非传统安全新挑战多发高发,凸显全球治理缺位失序。当前,非传统安全新挑战层出不穷、危害增大,彰显全球治理低效乏力及机制滞后。表现在:埃博拉等重大疫情挑战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机制;国际恐怖活动新的高峰期考问全球反恐合作,“伊斯兰国”、“基地”分支、“博科圣地”等一再制造血腥惨剧;气候变化危害呼唤全球集体行动;网络空间无序竞争折射规则主导权角力。

面对动荡多变的国际秩序重塑期,中国当以出台《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为契机,统筹内外,兼顾发展与安全,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国际秩序变革博弈的战略主动权。

油价上涨汽车市场将面临什么局面?

一、近期钢材价格跌落因素分析

进入下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泡沫开始破灭,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全面性下跌,一般跌幅超过10%,高的超过了20%。钢材价格“硬着陆”迹象已经隐约可见。

经过这一轮下跌以后,下阶段钢材行情走势如何?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目前来看,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次钢材价格下跌已经见底,奥运会后将引发一轮强劲反弹,钢材行情将重回“牛市”;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钢材后市行情继续弱势运行,奥运会后反弹行情虽有可能,但不会持久。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

分析下一阶段钢材行情走势如何?有必要对引发此轮钢材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如果这些因素只是短期因素,今后不复存在,那么钢材行情经过短暂调整后,将会出现强劲和持久的反弹;如果这些降价因素并未消失,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发酵,那么钢材后市行情将不容乐观。

此轮中国钢材价格所以出现大幅度跌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消费需求出了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三大消耗钢材的最终消费品:住宅、小汽车和家用电器,其市场销售开始疲软,有些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不仅如此,一些消耗钢材的投资品如机床、船舶、机械设备等也出现了增长势头的显著回落。据测算,今年前7个月, 全国10种耗钢产品生产总量同比增长16.9%,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9个百分点,其中钢质船舶产量连续数月环比大幅度下降,汽车生产也进入了很困难的一年,家用电器大量积压。不仅如此,世界经济的明显减速,外部环境紧缩,亦使得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含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下降。总之,今年以来中国的钢材需求增长确实出现了显著放缓,一些下游行业的市场不景气和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停产或减产,要求涨势过高的钢材价格向其合理价位回归。

二是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普遍大幅跌落。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铜、铝、橡胶、大豆等初级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下跌;国内股市出现了硬着陆,跌幅超过60%;楼市也不景气,成交极为清淡。在这种全球经济和各类市场纷纷向下调整的情况下,中国国内钢材价格不可能独善其身。

三是奥运影响。奥运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工地停工,部分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也减少了一定的钢材需求。

二、需求增长减缓和生产成本支撑点位下移,是继续存在的“抑价因素”

在上述三个跌价因素中,奥运因素只是一个临时性因素,也是影响最弱的因素,并且还是中性的(因为在建筑施工量减少的同时,钢厂生产也在同步减少)。对于全国市场而言,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奥运因素影响,前期泡沫凸现的国内钢材价格也要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奥运会后,华北地区被施工暂停所抑制的部分钢材消费会的到释放,由此可能引发价格反弹。但由于需求量增加不多,仅仅限于北京及周边地区,因此,就全国需求增长而言,反弹力度不应当很大。如果涨幅较大,更多的是一种借题发挥,因此缺乏坚实基础,难以持久。况且,在需求释放的同时,华北地区钢铁产能也得到了恢复,供应也随之而来。由此可见,“奥运结束因素”,对于全国真实的钢材供求关系而言,既不利多,也不利空,更多地是一个中性影响因素。还必须指出的是,是否钢材贸易商们都对奥运会结束后的行情反弹都进行了准备,都寄予了很大期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匹“市场黑马” 就有可能因此消失,这个行情可能也就没有了。

因此,今年后几个月内中国钢材行情能否出现真正的、像样的、持久性的强劲反弹,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国内外钢材需求是否出现大的启动,以及其他市场,尤其是冶炼材料市场行情能否升温。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消费需求增长势头的继续放缓和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继续回落,是两个继续存在并且进一步发酵的钢材“抑价因素”,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由此决定了下阶段国内钢材市场行情主调,更多地是弱势运行。

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超出了金融领域,开始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蔓延;财富大幅缩水和高通货膨胀减弱了世界消费能力;新兴经济国家普遍实施的反通胀的紧缩措施,都使得世界经济下行,甚至进入衰退的风险加大。有人说,世界经济的糟糕局面才刚刚开始,并不是已经结束,而一些人对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近期美元汇率反弹(也是导致钢材价格走低的一个影响因素),就不是因为美国经济转好了,而是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更差了。进入3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台调水,直逼100美元/桶关口,反映的就是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受其影响,中国钢材的外部需求环境,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将会进一步紧缩。

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继续减速的同时,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呈现继续减速态势。预计今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增长将减速到一位数,2009年有很大可能继续减速。所以才产生了前段时期是否改变从紧货币政策的激烈辩论,产生了保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取向。

对于钢材消费得三大支柱来说,尽管宏观调控有所调整,但其效应显现还有一个时间滞后。眼前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个经济继续减速、需求继续放缓的惯性冲击。比如住宅市场观望氛围依然浓厚,预计全国住宅价格难免一跌,一段时期内将对房地产建筑施工,进而对国内建筑钢材消费产生重大冲击;住宅销售不好,家用电器和金属厨房用具也连带不景气;汽车销售将继续疲软,有观点认为2009年将是中国汽车最困难的一年。除此而外,10月份以后,随着天气逐步转冷,北方地区室外施工减少,也不利于建筑钢材消费的启动。

受其影响,下阶段中国钢材消费需求将继续减缓,供求关系趋向宽松,甚至生产过剩,市场销售竞争更为激烈,钢材价格上涨将受到很大抑制。在不出现大的意外的情况下,市场行情将以弱势运行为主。

有观点认为,前段时期出现了钢厂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由于高成本的支撑,钢材价格也一定要止跌扬升。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其实,钢材价格的成本支撑点位是可以变化的。不仅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冶炼材料提价可以推动钢材价格上涨,同样钢材价格的跌落也可以反作用于冶炼材料价格,压迫其走低,既我们常说的所谓“倒逼”。如此利空循环,轮番跌落,就如同前期利多循环,轮番上涨一样。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这种局面。还是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可能在下游最终消费品销售疲软、价格下降的同时,上游冶炼材料却一直坚挺,反向扬升。因此,随着钢材价格的跌落,粗钢产量增长势头的回落,铁矿石、焦炭等冶炼原料也会需求减弱,导致价格走低,这将是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只是传导时间迟早而已。目前已经出现了这种局面。这样一来,冶炼材料价格的走低,钢铁生产成本支撑点位的下移,又会为钢材价格的进一步跌落,开辟新的空间。如果说,刺破中国钢材价格泡沫的第一波力量是因为需求增长减弱;那么,后一波跌落力量将来自于冶炼材料价格走低,即钢材生产成本支撑点位的下移。后者将为钢材价格的新一轮跌落,开辟更大空间。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市场监测数据表明,近几个月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跌幅超过30%,还有观点认为今后油价要跌破100美元/桶。现货铁矿石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降,9月初价格已比4月最高位时回落了15%左右,已经接近长协矿到岸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国际海运费用的继续下降,预计国内铁矿石价格还有一定的跌落空间。估计焦炭价格也正在感受“高空阵阵寒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2009年度长协矿价格是否继续上涨。最近,世界矿业巨头正在大造上涨铁矿石价格的舆论。论点之一就是所谓今后数年内中国要建造5万座摩天大楼。真不知这个数据是从哪里得来的?其实,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需求增长势头的回落,世界海运能力过剩,燃油价格大幅下降,已经使得世界矿业巨头的涨价要求失去了基础。现在的关键是4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切不可“虚火上升”,给世界矿业巨头大幅涨价铁矿石价格以口实,“为他人做嫁衣”。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集体减速,全球加工制造产业的重新布局,预计今后全球贸易总量增长势头也会减速,大宗商品的海运量相应放缓,由此导致国际海运能力过剩,并由于燃油价格的下降,国际海运价格势必走低。受其影响,铁矿石、钢铁等物流成本也会有较多回落,从另一个方面抑制钢材价格的继续上涨。

三、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

由此可见,由于国内外经济继续减速,由于住宅、汽车、家用电器市场销售的疲软,由于钢铁生产成本支撑点位的下移,由于国内钢铁产能的继续膨胀,今后国内钢材价格的上涨将会受到很大抑制。对此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钢材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们,都要具备风险意识,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

对于钢材贸易企业来说(包括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的投资经营者),经营策略上要快进快出。虽然钢材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但从多方面因素判断,尤其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很大不确定性,现阶段钢材价格仍属于高风险价位,不排除反弹行情过后突然“跳水“可能,从而导致库存和在途货源的大量套牢。因此在经营策略上应该尽可能地快进快出,落袋为安,且不可大量囤积等待进一步涨价。

对于钢铁生产企业来说,要克服投资冲动。统计数据表明,在高价格和超额利润的刺激下,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投资明显加速。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累计,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实际完成投资1344亿元,同比增幅为2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为3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7、8月份钢铁行业投资水平继续居高不下。为此,必须克服投资冲动,防范已过剩产能的更大膨胀,为迟早到来消费减弱周期做好准备,避免届时中国钢铁产能的更多过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恶性销售竞争。历史上不是出现过这种局面吗?

最后是准备足够的资金。实践证明,紧缩性的市场环境中“现金为王”。采取上述措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手中握有足够的现金,保障资金的良好流动性,避免大量资金被过剩产能和急剧缩水的高价库存套牢,因此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除此之外,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还要减少资金占压,准备必要的现金,尤其是要降低负债率,避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时刻准备过“紧日子”。否则,房地产行业今天的资金窘境就会在钢铁行业重现。

任何一次经济和市场收缩,都意味着行业的重新洗牌和兼并重组,也就意味着一些企业的更大发展。因为“冬天”之后一定是“春天”。但究竟谁能挺过“冬季”获得“春天”里的发展呢?关键在于谁提前准备好了“过冬棉衣”,有“过紧日子”的各项准备,特别是资金准备。

经济学者张尧浠;什么是基准利率,它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首先,油价上涨会使得成本上升,制造商面临两难境地。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无疑会导致钢铁价格的上涨,钢铁价格的上涨会给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与此同时,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兴起给支撑件成本带来了持续增加的压力,运输物流成本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早在油价上涨之前,各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就在大力清理库存,以满足国家III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在传统的淡季6月,库存的压力无疑像一把“利剑”悬在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头上。在庄家的头上。在国家发改委宣布油价上涨的消息后,国内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CE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是涨价还是降价?”

其次,油价上涨会导致汽车涨价,必然会引发老百姓一定程度的观望情绪,但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汽车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尽管成本压力巨大,许多汽车制造商却不敢贸然提起“涨价”一词。在普通人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谁带头涨价,谁就有可能被消费者抛弃。

有部分人认为,涨价其实是当前状态汽车行业的主流声音,但涨价必须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而不是把涨价变成企业利润增长点。他认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使用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低价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提高价格,提高价格。价格确认后。

但也有人认为,虽然由于成本上升的影响,汽车市场有所上升,但国内市场的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仍将重点放在降价上。从整体上来看,很难改变过去一两年的汽车价格下降趋势。

2008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什么?

一、基准利率的定义

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利率。它的水平和变化决定其他各种利率的水平和变化。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计划经济国家,由中央银行制定。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二、形成原理

1、市场化。

这是显而易见的,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2、基础性。

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3、传递性。

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地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扩展资料:

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

1、美国基准利率

作为联储“适度”紧缩政策的继续,预计联邦资金利率将从1.5%提高至1.75%。分析师称,联储官员已经明确表示,尽管已经连续加息两次,但他们认为当前联邦资金利率的低水平仍然是无法持久的。

由于预期加息的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因此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FOMC2008年最后两次政策会议(2008年11月10日和12月14日)上是不是会继续加息。

2、国家利率走势

债券市场--透过联邦资金利率期货合约--反映出联储将在十一月加息一码,而在随后的十二月会议上将暂停加息。交易稀薄、2009年夏季到期的期货合约则反映出,今后七次联储会议中可能有四次加息。

过去20年,全球处于降息周期,美元LIBOR从年的13.75%下降到2004年的1%,走过了下跌5浪,从2004年中开始回升,涨到5.75%左右,其他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类同。

期间伴随着商品的熊市和股市的牛市,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的解体。在上一个商品熊市中,苏联解体了,因其是石油出口大国,不把油价降至10美元/桶,不足以动摇苏维埃的经济基础。

这次可能轮到中国了,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不把商品价格推上颠峰,不足以扼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巧合、阴谋抑或是宿命,值得深思。全球通胀的温和得益于中国的廉价商品和产能过剩。但值得注意的是,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的缔造者杰姆.罗杰斯又开始吹捧农产品了。

如果正如其所料,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就堪忧了(中国CPI构成中,38%是食品)。同时,中国也在反思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为什么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总是那样低,而进口的产品总是那样高,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情何以堪?

中国商品价格过低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投资过热,投资过热的原因是资源价格低(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环境、政策门槛),企业仍有利可图,特别是外资(政策优惠多,超国民待遇)。

但是,中国的资源价格不可能继续低下去,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理念等。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源价格将不再便宜,包括人力资本、土地价格、资金成本、环境成本、资质门槛等。

另一方面,国外资源大国也在挤兑中国。铁矿石价格在2011年上涨70%的基础上,2012年又上涨了19%。在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按经济规律来讲,发展下去,就是企业亏损、破产倒闭,工人失业,金融和经济危机。

过剩的产能将在经济危机中被消灭,也就是常说的企业重新洗牌,股市上将表现为兼并重组的大量发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难以避免。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工厂歇业,产能减少,物价上涨,央行为抑制通胀,往往不得不提高利率。

这又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成本。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消费需求积累起来了,经济才能进入新一轮循环景气周期。

百度百科-基准利率

如何解读四月车市?专家们都凌乱了

北大教授:现在需要制定全球金融“防火条例”

2008-10-16 21:59:10 来源: 网易财经 进入贴吧 共 1 条 黑马推荐

* 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放缓,没办法从银行借贷,信用卡没办法透支。

昨日晚,央视经济频道播出的《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姜国华教授建议成立全球金融协调机制来应对金融危机。

美国当下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成共识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专门请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姜国华教授,有问题我特别想跟您请教,您专门研究资本市场,在您的记忆当中,既有暴涨记录又有暴跌记录,在历史上哪个时间出现过?

姜国华: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五大单日涨幅,前四次在在29年和33年之间。

主持人:这次暴涨是继33年最大的一次。

姜国华:在这种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时候,市场表现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波动性很大,这有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性,心理很焦虑,这时任何一点消息都有可能刺激市场发生变化。

主持人:大萧条的时候,出现头一天暴涨,一两天暴跌。

姜国华:每一次出现泡沫都有这种情况。

主持人:在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幅度,其实是大萧条以后出现最剧烈的一次。

姜国华:上一次就是在大萧条的时候。

记者:是不是印证了格林斯潘的判断,这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

姜国华:不仅是格林斯潘,很多经济学家都在说这是美国历史上百年不遇的危机。

金融危机主要影响金融服务从业者

主持人:我们看到昨天伦敦的股市明显表现出疲软的态势,从上午开盘之后一路走低,最后以4079.6收盘,下跌了314.6,跌幅达到了7.16%,这个跌幅仅次于上周五历史性的大跌,不知道今天开盘的情况怎么样?英国媒体对昨天的大大跌有什么评论?

李庆庆:现在是伦敦当地时间中午11:17分,在刚刚十几分钟以前,截止到伦敦当地时间11 点,也是北京时间18点的时候,沪深100指数下跌3.36,下跌了130多点,而法国的CS40指数下跌4%,而德国法兰克福的指数下跌3.11%,其实今天开盘都在持续下跌。针对昨天股市大跌,英国媒体不像上周五表现那么吃惊。我们可以看看这是今天金融时报的头版,大幅的照片跟卫报照片正好形成鲜明对照,前天也是曙光出入的景象,现在是一片阴霾,投资者在担心经济衰退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失去信心,开始大量抛售,所以造成股市大跌,今天跌势还在下跌。

主持人:看起来下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也看到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六月份到八月份,英国失业人数达到16.4万人,失业率上升到5.7,这也是十七年以来最高水平,英国人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寒冬,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根据你的观察现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金融危机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

李庆庆:其实我的感觉是金融危机对百姓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可能主要是在一部分人,在那些金融服务业行业工作的人,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业占全国DGP7%左右,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他们最先感到的是他们这些人,因为雷曼公司倒台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公司倒闭和重组,会造成一些裁员。他们失去工作以后从目前数百万,甚至上亿英镑奖金,到现在生活会有落差。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放缓,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他们没办法从银行借贷,信用卡没办法透支。前两天我看到报道,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 业主突然收到银行来信,告诉他说如果有透支利息从4%增加到百分之十几,他当时大吃一惊。这是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英国统计影响最大的是金融服务业,其实是建筑业,再其次是制造业,然后是餐饮旅馆普通服务业。但是金融危机过渡到经济衰退这个环节,其中还有一些比较积极的因素,比如说目前石油价格下跌了,从去年11月6号,英国零售市场汽油价格上涨到1镑以上,到昨天10月15号不到一年时间,油价回到一镑以下,对普通百姓是好的事情。另外这是今天每日邮报,上面对普通消费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在经历上半年大幅上涨以后,终于有所回落,回落6.09,这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可能算是比较好的事情。另外记者还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进行的采访,他们认为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他们会继续快乐下去,而且他们还列举了一些好的事情,比如说到二手货商店买衣服,现在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好莱坞会拍好**。比如说今天英国奥运冠军在伦敦城里进行花车游行,可能会给一片阴霾的金融市场带来一点点小小的快乐,这个游行是巧合,是早就准备好的。另外还有很多人说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另外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贴近大自然,不会开车上班,这是好的事情。即使经济唯一或者经济衰退,人们可以以乐观心情看待生活。

主持人:在阴霾当中看到生活所在。庆庆自己生活当中有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变化?

李庆庆:金融危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的消费理念有所不同,英美人喜欢借贷透支生活,金融危机对他们这种状态有危机,透支以后有很高的利息,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花自己已经有的钱,普通生活而言,前段时间食品和油料大幅上涨,对我们生活造成影响。看到普通消费品价格回落,心里有点高兴。

主持人:希望那边的生活能够赶快好起来。

主持人:现在跟姜教授讨论一下,最近几天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刚才我们说到最近几天资本市场大幅度地波动,可能用过山车不足以形成波动,可以用蹦极跳,姜教授你怎么判断在刚刚过去的交易日,在欧美股市出现大幅下跌?

姜国华:我想对周一获利回吐这个因素,有一部分投资者回土有可能。现在从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我们从各个指标来看,美国还有欧洲,消费者消费意愿在下降,工业产出在下降。从实验方面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候投资者更对未来发生焦虑。所以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和欧洲市场大幅度下跌。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为什么短短几天会发生如此剧烈变化,如果周一井喷源与大家对全球联合救市的反映,我们看到救市措施在三天之内没有发生动摇,各国在坚持救市的措施,为什么反而会出现蹦极跳的下跌,大家对这个预期能够解决一切吗?

姜国华:主要是稳定金融体系,稳定银行,应该说各国强有力的救市措施,对稳定金融体系发挥了比较不错的作用。金融体系现在来看,有可能会被挽救。但是我们投资者看的是实业,真正的经济和企业未来盈利状况会怎么样,这时候因为从金融方面的动荡到实业的动荡有一个滞后期,实体经济将要受到反映,金融市场要反映,投资者看到实体经济受到影响,他们提前做出反映。体现出重大的波动性,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度过金融危机需要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参与

主持人:三天之内我们看到通过这样的救市方案,提振市场信心。未来还有什么办法让市场走出低谷?

姜国华:实体经济受的影响越小越好,美国不仅出台拯救金融机构的政策,他们国会也在讨论, 150亿政府消费的计划,希望通过政府支出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从金融方面的危机,衍生成金融的衰退,这些措施如果实施起来,可能会发挥不错的作用。但整体上信心的恢复,不光需要政府还需要企业,需要投资者共同来参与,来恢复大家对市场的信心。

主持人:只有我们看到经济增长希望之后,股市才有可能走出低迷状态。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刚刚过去的交易日,一些股市上比较吸引人的消息,我们看到资源跌幅最深,包括像力拓跌了16%,为什么首先在资源板块上体现出来这样深的跌幅?

姜国华: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如果实体经济衰退了,对能源类资源类的消费产品会减少,这样就影响企业盈利状况,投资者会预计到这样的情况,资源股票下跌比较快。另外一点资源价格在过去这些年上涨幅度比较大,这种幅度很有可能在过程当中引起投资者的过渡反映,我们资源能源产品,以前大幅度上涨,没有想到这么快经济转折点到了,这个负面消息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市场上各种动荡的影响,从而产生下滑也比其他的快。

主持人:在市场如此动荡的时候,您会给投资者什么样的建议?

姜国华:现在是这样,因为预测市场从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一贯基本看法,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还是要谨慎,当一个炸弹爆炸以后你再跑就不一定有必要,我们最重要在炸弹爆炸以前要跑出去,现在炸弹已经爆炸,美国金融体系的问题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揭露出来。这时候现在再跑,不见得是最好的时机,反过来这时候能够稳定住,能够寻找值得投资的对象,也许反而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策略。比如说巴菲特投资于高盛,都体现了它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作为一个投资者,这时候稳定住还很重要。

主持人:在危机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多的时候。

姜国华: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主持人:稍候我们继续和姜教授讨论资本市场以及各国的救市方案。

主持人:虽然我们大家不愿意看到金融危机像实体经济的蔓延,但是现实很残酷,越来越多的行业受到影响,刚才我们看到农业,其实像航空业、矿业、零售业,其实都已经显现出来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影响很深入。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做出这样一个判断,金融危机已经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已经正在演变成一个全面的经济危机。

姜国华:现在金融危机美国国际市场都在努力把它控制住,我们也看到各种经济指标在下滑,尤其美国生产力在下降,消费能力在下降,而且失业率在上升。美国短期要花一段时间,才能从经济的衰退当中返回来。

主持人:比布什还悲观一点。

姜国华:基本已经承认美国进入经济衰退期,经济衰退和危机不一样,危机是长时间大的经济衰退,影响会更大。到底现在金融危机会不会最终演变成经济危机,主要看各国政府下一步采取什么手段挽救经济。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它已经进入了经济危机,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指标告诉大家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了。

姜国华:一般来说任何指标没有分界线,过了分界线就是经济危机了。但是从我们感觉上,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普通的民众,感觉不到希望了,我觉得这是危机很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不是生活水平降低了,而是生活水平恶化了。随之导致发生社会动荡,这体现在1933年之间美国经济危机,这有显著的特点。从现在来看,我们看这次危机也是这个样子。

联手作战是应对危机必然选择

主持人:如果我们跟三十年代大萧条做一个比较,现在跟那会儿情况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有没有办法组织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国华:应该有办法,现在和33年很不一样,因为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救市的力量没有现在这么快。这一次美国政府和欧洲政府反映不一样,政府直接介入,甚至去国有部分金融企业,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组织经济衰退演变成经济危机,这很重要。再一个现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至于像那个时代,生活水平降低就恶化了,从各个国家来看,不会引起特别大的社会动荡,不会出现危机。

主持人:各国处理危机时候的选择,跟29年大萧条的时候有很大不同,那时候各国之间各自为战,各国处理各自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各国在联手,全世界都在联手,大家已经意识到,如果一个国家出现问题没解决,可能让其他国家解决,联手作战是应对危机必然选择,可能会避免更大危机的产生。我现在看到很多跨国企业他们在中国加大拓展市场力度,很大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避风港,看能不能帮助他们减少损失,中国有没有可能承担这样的作用?

姜国华:有可能,我们这次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比较小,我们不会发生像国际上其他大银行发生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市场很大,我们内部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我们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有利于外资企业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一个利润增长的来源,这时候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渡过比较难的一个时间段。

主持人:虽然说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目前的出口企业,也在面临巨大压力,从昨天开幕第104届秋季广交会上能够显现出来,通过外贸窗口我们来观察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会儿再继续我们的节目。

应对金融危机应建立全球“防火”条例

主持人:我们来讨论各国救市行动,刚才这一组新闻里面,我们注意到一组消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改革关键是解决什么问题?

姜国华:监管这个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要监管,现在这个资本市场一样,资本市场国际化,资本市场金融公司这个群体都在国际化,这时候需要一个国际机构监管这个问题,如果体系出了问题,原来可以认为政府解决,现在美国问题到全球,现在没有监管机构,像证监会这样的机构。包括欧洲的国家,体制的解决方案有这样的想法,基本上想建这样一个机构来监管全球的金融体系。

主持人:我们这次各国救市方案随着大家联手行动,步调一致,明显感觉到还是缺少金融协调机制来指导?

姜国华:现在是各个国家合作协调,而不是有中央机构来指导这个行动。现在下一步鉴于我们金融体系的国际化,互相影响这么大,需要这样一个机构监管市场。我们在农村建房,一个房子一个房子隔开,防火问题是个人行为,政府不需要出防火条例。现在城市楼房很多家挨在一起,以前各个国家金融体系,相互之间影响比较小,各个国家自己在监管。现在金融体系之间已经完全纠缠在一起,现在就需要全球的防火条例。

主持人:能不能说说你的思考,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成立全球金融协调机制?

姜国华: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这涉及到主权国家他们的想法和利益。我们前面有国际IMI有世界银行,这种国际机构监管机构有权利可循,到底怎么建起来是一个博弈国家。目前国际经济政治情况,现在是否已经具备成立机制的前提?

姜国华:这次危机应该是一个前提,各个国家现在都意识到,别人家发生的事情到我们家了,别人的金融体系发生问题影响到我们了,这时候我们要共同监管这个问题。

主持人: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10月13号在美国国会通过,通过之后,直到现在关于救市计划的争议没有结束,甚至批评越来越厉害,您对这个救市是认可多一些还是担心多一些?

姜国华:我首先认可多一些,我们住在一个楼里,有一家失火,我们先把火灭掉。如果不把火控制掉,就蔓延起来,造成损失会更大。现在我们担心金融体系垮掉,担心造成经济危机,所以这种救市计划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

主持人:您觉得处理金融危机跟救火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您觉得公平吗?引起火灾是少数几家,让全体居民承受损失。

姜国华:这没有办法,这是经济学上道德风险的问题。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

专访丁磊:金融危机影响主要是虚拟经济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 2008年10月27日 02:35 作者: 赵奕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上任之后预测2007、2008年会有所调整,你当时是怎么形成这个判断的?

丁磊: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对走势有这样的感觉和预测,应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你在这个行业当中,对自己的企业应该是最能感知的。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包括欧洲在内的汽车消费市场,你如何看待这一危机未来对中国市场产生的影响?

丁磊: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还主要是虚拟经济,反映在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地显现出来。整个世界经济增速是放缓的,中国的经济也是这样的,20日早上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出来了,我们整个经济增速还是趋缓的,但是数据比较良好。

《第一财经日报》:外部市场的变化,对包括上汽通用在内的汽车企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丁磊:说到我们外部市场和我们内部,包括行业的发展变化,这些是综合在一起,比如我们上海通用明年有一个阶段性的转变,这个转变实际上对上海通用来说是进一步充实管理和战略上的升华,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因为如果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话,大家考虑的可能是比较急功近利的事情。正是因为目前行业有一个发展放缓,大家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可以考虑怎么样在行业里面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次“寒冬”有多久?

丁磊:从汽车行业来说,人们对汽车产品的需求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这些潜力远远还没有发挥出来。现在我们知道,中国的乘用车占有率只有千分之二十左右。像一般中等的发达国家,像俄罗斯已经超过了千分之一百。大量的城市人口的出现,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性和需求的增长也非常的强劲。所以说从这个趋势来看,今年车市虽然有些放缓,我觉得不出一两年又是一个高速的增长。整个城市化的趋势推动了需求的快速增长。上涨的空间远远还没有到极限。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看到在国外市场上,很多企业通过兼并整合的方式来渡过难关,这是否意味着国内也会在未来几年有大量的兼并和洗牌发生?

丁磊:会不会重新洗牌和重组,这取决于两点。一个是竞争,需求和供给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强大的竞争。竞争的情况下,有一些企业不能生存的话,那它就要重新整合了。第二个推动重组的因素就是法规和环保的压力。比如欧洲现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这两种关系会推动整个行业重组,但是什么时候到来,这就要看这两个力的作用了。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这一次的汽车调整期将于什么时候结束?

丁磊:今年大家预测乘用车也要到 580万辆左右,增长7%~10%。咱们整个车辆的保有量这么大,所以大起大落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另外中国的经济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会支持这个行业的增长。我们相信上海通用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可以在今后的竞争当中胜出。我不能保证所有在建的产能都发挥作用,但是我们上海通用的产能一定要发挥作用。

未来车市规模和车企数量还会减少,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增

否极泰来。

5月11日10时,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发布: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42.9万辆,环比增长36.6%,同比下降5.6%;前4月同比增速为-21%、-79%、-40%、-6%,呈现谷底V型回升态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是今年走势最强月度。他强调,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16%,SUV零售同比增长2.2%、批发量同比增长4.3%。

4个小时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如期发布月报: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月增速为今年首次增长,销量结束连续21个月下降。

与乘用车产销降幅收窄仍低于同期不同,4月,商用车产销51.4万辆、53.4万辆——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37.8%、37.7%,同比增长31.3%和31.6%。其中重型货车增长最为抢眼,产销17.5万辆、19.1万辆,同比增长48.3%和61.0%。

这些正增长让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感觉“超出个人预期”。4天前的5月7日,正襟危坐快两年的中汽协根据重点企业销量快报,提前发布4月销量预测:销量200万辆,环比增长39.8%,同比增长0.9%。

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中国汽车“21连降”后首现的同比正增长,大有一种武汉封城75天解禁后的痛快。

直播后绷紧脸的汽车厂家释然了,再也没有只报销量、环比增长的苦楚,现在有报持平、微增长、两位或三位数增长的甜蜜。

小阳春来了

中国车市每年3月出现的销售小高潮,因疫情在4月爆发。

4月29日,东风日产提前一天宣布4月销量同比正增长,达到82588辆。4月30日,红旗提前几个小时宣布4月销量14500辆,同比大增168%。卖车不到5个月的理想汽车在4月30日对外宣布,4月交付量超过2600辆,环比增长80%。

5月1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4月销量127000辆,同比增长13.5%。5月2日,上汽集团宣布4月总零售43.3万辆,同比增长0.5%。

长安汽车官微在5月小长假期间,分SUV系列、逸动、P L U S 、中国品牌、合资品牌,每天发捷报。4月,长安汽车销量159557辆,同比增长32.03%。其中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均实现同比增速超36%。

5月6日,吉利汽车公布4月销量为10468辆,同比增长2%,其中领克品牌同比上涨12%。同日,一汽丰田发布,4月销量7.2万辆,同比增长9%,市场份额达5.1%,提升0.7个百分点。

本以为4月乘用车增幅冠军是红旗,结果蔚来汽车5月6日公布4月交付量为3155辆,同比增长180.7%,连续两月自破月销记录。

5月7日,广汽集团公布4月集团销量为16.6万辆,同比增长6.1%。其中广汽本田销售7.2万辆,同比增长0.5%;广汽丰田销售6.4万辆,同比增长46.9%。

5月8日,长城汽车发布4月销量数据,销售新车80828辆,环比增长35%。其中,国内销售新车78804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46%。达到4月15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的“有可能恢复到去年4月份水平”。

江淮汽车5月8日发布快报,4月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22.28%;SUV和轿车增长。不过,MPV下降,纯电动乘用车销售3748辆,同比下降42.62%。

出人意料的是,4月8日武汉解封后加速奔跑的东风公司5月9日宣布,4月销量29.5万辆,同比增长9.1%。其中,东风日产销量8.3万辆,同比增长1.4%;东风本田销量7.4万辆,同比增长19.1%;东风风神销量5003辆,同比增长52.3%;东风风光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26.4%。

喜上眉梢的还有一些跨国公司。

沃尔沃、马自达、通用等全球车企在五一放假期间就争相公布4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好消息,这与印度汽车零售量首次为零、英国乘用车上牌量同比下滑97%、德国汽车销量下滑61%、日本汽车下滑50%相比,中国车市呈现东方红。

一个月前还在为疫情揪心的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Dr.Herbert Diess)5月5日发微博,为大众中国点赞: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4月取得超上一年同期的成绩,市场份额在此期间上升1.7%,达到21%。

相比二三月门可罗雀,四月以来多地多品牌汽车经销店门庭若市。

“东风本田因4月供货不足,比去年同期少卖30%,5月供应恢复正常,与去年同期持平。”从英国归来的南京某经销商集团投资人周先生5月9日说。

刚刚经历海内外冰火两重天、20年车市冰火两重天的周先生补充说,本公司销售5月开局不错,小长假期间东风本田卖了62台,完成5月目标充满信心。

东风风神齐齐哈尔年隆专营店董事长齐秀勇向汽车商业评论介绍:4月卖30台,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在本市自主品牌市占率从去年第八提升到现在的第五,仅次五菱、长城、长安、一汽。

“我们的店的销售情况在恢复,4月销售103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郑州大展红旗体验中心总经理李慧燕说。

在北京北五环一家一汽丰田经销店,汽车商业评论获悉他们4月销量100辆,而去年同期120辆。5月销量目标为120辆,年销量保持不变。到店人流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85%,平均每天60组左右。

与它不远的一家凯迪拉克经销店4月销量100辆,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店内人流已恢复正常,目前店内促销力度加大。

北京海淀区一家宝马4S店销售人员告诉汽车商业评论,1月销售60多台,3月销售30多台,4月算上二级网点,卖车100多台。去年4月也是这个量。

是报复性消费吗

2月和3月还惨兮兮、冰封的车市,为何到4月变得笑嘻嘻、小阳春?4月销量同比增长是偶然还是必然?

陈士华分析,4月汽车整体增长主要是商用车正增长拉动,乘用车还是负增长,而且去年4-6月,国六切换,同期基数低。其次是疫情好转,2-3月受疫情影响不能复工复产,4月终端去库存较好。“这不能说销售已经正常,如果连续一个季度产销保持增长态势,可以判断车市真正回暖”。

4月车市复苏是补充性还是报复性消费?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市场终端对此看法不一。

“从四月和当前来看,补偿性消费和报复性消费这两个因素都有,报复性消费相对是主力”。崔东树接受汽车商业评论提问时说,豪华车三四月持续爆发性增长,4月同比增长16%。

他认为,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的消费,疫情之后得到合理释放。从疫情对财富影响看,中低收入阶层受到冲击巨大,影响购买力,而高收入阶层受到冲击比较小,他们的消费本来是丰富多彩的,疫情影响海外游和其它活动,购车能力反而更强,对车的需求档次也更高。

大众汽车集团客户行为发现报告中说:中国过去几个月,因疫情而无法前往经销商店购车的客户此时正踊跃地前来光顾;关注高端车型的客户比其他客户更快地恢复购买计划,因此高端和豪华车型销量恢复得更加迅速。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报复性消费在4月消费明显,复工复市补库后,消费自由反弹,但到5-6月反弹力度有多大,还不好判断。

“报复性消费不可能,国家政策可能还会有,但不可能回到10年前金融危机后政策刺激车市时情况。那时候汽车是刚需,现在是改善型消费、升级型消费。”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如是说。

他认为,疫情在打击的并不是某个产业,重要的是消费信心,当消费者没有信心了,你给他开最低工资、保障性工资,他哪来的信心消费。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没有报复性消费,4月消费结果是2-3月抑制性消费的释放,是市场自发的消费。

如果还有更大刺激政策,全球疫情快速控制好,他判断全年车市比协会“乐观预测同比下降15%、悲观预测同比下降25%”好些。后面的不确定性很大。

“我感觉不是明显的报复性消费,因为在购买者中,新购车者明显多于置换者。今年汽车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河南郑州大展红旗体验中心总经理李慧燕说。

她认为,4月销量的增长,和二三月份的消费积累释放有关,红旗销量大涨的主要是全国的经销商增加、车型增加、客户关注度提升、品牌力增强等因素综合的结果。

5月5日,迪斯在微博说,中国每10位新车主,就有6位是首次购车车主,正是他们带动中国新一轮购车潮,他们实现拥有一辆车的梦想,也在疫情完全消退之前减少乘坐公共交通而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认为近期车市火,一是国家和地方采取很多措施推动汽车消费,二是大家通过疫情意识到公共卫生安全性,希望单独出行,这推动了汽车的阶段性销售增长。他更看好未来5到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

马太效应

南京某汽车经销商集团投资人周先生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当前车市火热是防疫刚需牵动、油价下跌拉动、疫情迟滞消费带动,客户在购买选择时还是认同品牌,强势品牌比弱势品牌销量大,合资品牌要比自主品牌销量好。他已不再代理自主品牌销售。

这也是让陈士华忧心的地方。中国品牌乘用车在4月销量53万辆,同比下降9.4%,市场份额下降到34.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这是2014年7月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最低点。

许海东补充,4月份释放的部分购买力,流向了合资品牌,这也成为德系、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上升的主要原因。

4月汽车零售,豪华车同比增长16%,主力合资品牌增速下降5%,自主品牌零售下降13%。其中奇瑞和比亚迪销量均同比下降15.9%;海马汽车销量1376辆,同比下降48%。

崔东树认为,车企零售分化越加明显,部分中小车企生存艰难。主力厂家零售表现与同期排名有较大变化,长安、吉利、红旗等自主厂家零售较强。

这是否意味着车企马太效应加剧?

正在进行的“贾可行”采访的多位汽车中国自主、合资车企老总认为:未来的车市规模、车企数量还会减少,两级分化更加明显,头部通吃、尾部饿死,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增加。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Dr. Stephan W?llenstein )认为,新冠疫情这场危机将促成市场重新洗牌,优秀的品牌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排名前10的汽车集团销量513.2万辆,同比下降30.7%,低于行业降幅0.4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89.1%,高于同期0.6个百分点。

陈士华认为,疫情是否加速车企分化趋势还要观察,要看各地落实中央刺激消费政策和全球疫情的控制情况,要看欧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工情况,因为中国汽车的芯片还靠进口,6-8月是关键期。

多位一线经销商在接受汽车商业评论说时表示,“后面真的不好说”,“疫情打破格局”。

北京北五环一家豪华车经销店市场经理表示,他更担心大家可支配的收入减少、购买欲减弱的现状。这家店4月销量40辆,去年同期是80辆,最好时达100辆。目前人流量恢复到70%,平均到店人数20组。“促销力度加大了,要活下去,销量已不是第一位目标”。

汽车商业评论在对北京、南京、郑州、齐齐哈尔等城市经销店采访发现,国产特斯拉月销过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布、中央和地方一系列车市新政向电动汽车倾斜,一些合资品牌真正开始重视电动汽车的销售。

北京北五环某日系专营店已开始将特斯拉、小鹏和蔚来看成竞争对手,针对销售人员加强对这些竞品进行拦截话术培训。销售经理表示,对卖电动汽车有信心。?(ABR记者张霖郁?钱亚光?涂彦平对文本有贡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